大嶽的意思、大嶽的詳細解釋
大嶽的解釋
見“ 大嶽 ”。
亦作“ 大嶽 ”。即四嶽。《左傳·隱公十一年》:“夫 許 ,大嶽之胤也。” 杜預 注:“大嶽, 神農 之後, 堯 四嶽也。” 陸德明 釋文:“大嶽,音泰。” 孔穎達 疏:“以其主嶽之祀,尊之,故稱大嶽。”《左傳·莊公二十二年》:“ 姜 ,大嶽之後也。” 杜預 注:“ 姜 姓之先,為 堯 四嶽。”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嶽的解釋 嶽 è 高大的山:五嶽(中國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稱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嶽丈。嶽父。嶽母。叔嶽。 姓。 '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指代四嶽
“大嶽”即“四嶽”,是堯舜時期的官職名稱,由四位大臣分管四方諸侯,掌管祭祀與民政。例如《左傳·隱公十一年》提到“夫許,大嶽之胤也”,杜預注:“大嶽,神農之後,堯四嶽也。”
-
尊稱含義
因四嶽主管山嶽祭祀,地位尊崇,故稱“大嶽”。孔穎達疏解:“以其主嶽之祀,尊之,故稱大嶽。”
二、字義分解
- 大:此處讀作“tài”(通“泰”),表示尊崇、重要,而非單純指體積大小。
- 嶽:本義為高大的山(如五嶽),也引申為對妻族長輩的尊稱(如嶽父、叔嶽)。
三、曆史與文獻引用
-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提到“姜,大嶽之後也”,杜預注:“姜姓之先,為堯四嶽”,說明“大嶽”與上古氏族淵源相關。
- 該詞多用于先秦文獻,後世逐漸演變為姓氏或人名,如提到“大嶽”作為名字時,寓意尊貴、穩重。
四、相關擴展
- 四嶽職能:負責四方疆域管理、祭祀及推薦人才,是早期部落聯盟的重要官職。
- 現代應用:如今“大嶽”更多見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姓名場景,日常使用較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杜預、孔穎達的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嶽(dà yuè)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大(dà)和嶽(yuè),共有12畫。大嶽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本意是指高大的山峰,也可以指代尊貴、高尚的人物。在繁體字中,大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大嶽的基本形态與現代相似。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心地高尚,可以稱之為大嶽。
組詞:大山、嶽父、嶽母、大地。
近義詞:巍峨、巍嶽、高峻。
反義詞:微不足道、渺小、低矮。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