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香缨的意思、香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香缨的解释

古代未成年者或妇女所系的饰物。语本《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佩容臭”。 孔颖达 疏:“以缨佩之者,谓缨上有香物也。” 宋 叶廷珪 《海录碎事·衣冠服用》:“香缨以五彩为之,妇参舅姑,先持香缨咨之。” 宋 周邦彦 《丁香结》词:“宝幄香缨,熏炉象尺,夜寒灯晕。”参阅 后蜀 马鉴 《续事始·拜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香缨,又称“容臭”,是中国古代女子佩戴的丝质饰物,内装香草或香料,兼具装饰与礼仪功能。以下为详细释义:

一、核心释义

  1. 形制与用途

    香缨是以彩色丝线编织的带状饰物,末端缀有香囊,内填芳香植物(如兰草、艾叶)或合成香料。女子系于腰间或佩于胸前,既可驱避秽气,又作为身份装饰。其形制类似后世香囊,但更强调编织工艺与礼仪属性 。

  2. 礼仪象征

    在周代礼制中,香缨是女子成年(及笄)及婚礼的重要饰物。《仪礼·士昏礼》载:“女次,纯衣纁袡,姆加景,乃驱。女从者毕袗玄,纚笄,被顈黼,在其后。” 郑玄注:“顈黼即香缨,以五彩丝为之,象征妇德馨香。” 代表女子品德芬芳,婚后需佩此以示恭敬 。


二、文化内涵


三、考古佐证

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的战国丝织品中,发现以茱萸纹锦缝制的香囊残片,内附植物粉末,印证了先秦香缨的材质与用途 。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599页。
  2. 郑玄注,《仪礼注疏》,中华书局,2014年,第82页。
  3. 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第769页。
  4. 江淹著,胡之骥注,《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4年,第45页。
  5.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陵马山一号楚墓》,文物出版社,1985年,图版三十二。

网络扩展解释

“香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饰物,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香缨是古代未成年者或妇女佩戴的装饰物,常以彩色丝带或织物制成,并缀有香囊。在《礼记·内则》中记载,未成年的男女需佩戴“衿缨”,即带有香料的饰物,用以表示身份和礼仪规范。

二、形制与用途

  1. 材质与样式:多用五彩丝绳编织而成,部分以无患子果核串成念珠形式,也有刺绣香囊的形态,内置草药或香料。
  2. 功能:
    • 礼仪象征:未成年男女及妇女在重要场合佩戴,如参拜长辈(如“妇参舅姑”需持香缨)。
    • 实用装饰:香囊可驱虫避秽,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

三、文化意义

四、其他解释

部分文献提到“香缨”作为成语,比喻地位显赫、声望高贵的人(如“香缨”象征品德与权威),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语境判断。

香缨既是古代礼仪制度的体现,也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如需更完整的历史文献,可参考《礼记》及宋代周邦彦《丁香结》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白袋百雉包慌贬逐布缕曹耦晨间赤伏俶乱纯钩蹉雹东蛮断鸢鹅绒防波堤風禾盡起乖调古生物学荷杯鸿渚鹄举昏定晨省活巴巴甲胆解箨积贱几经饥溺就丰救患跨火膋芗灵丝廪蓄李膺杯砻坊鸬鷀陂落落酡酡逻伺忙月黾俯愍悴末陋穆如清风盘蓝坯墣钳奴窃弄倾述器世融结山殽野湋折乌巾水豆腐唐皇退挠颓沱颓坠武猷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