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脫帽。 唐 韓愈 《送惠師》詩:“脫冠翦頭髮,飛步遺蹤塵。”
(2).脫去冠冕。喻官吏去職。 南朝 宋 謝靈運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歸客遂海隅,脫冠謝朝列。” 唐 羊士谔 《息舟荊溪呈李功曹》詩:“勉君脫冠意,共匿無何鄉。”
“脫冠”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義:指“脫去帽子”,表示一種禮節或行為,常見于古代詩文中的動作描寫。
比喻義:喻指“官吏去職”,即官員主動辭去官職或被罷免。
古代官員以“冠冕”象征身份和權力,因此“脫冠”不僅是物理動作,更隱喻放棄仕途或失去官職。這一意象在傳統文化中常用于表達對官場紛争的疏離或追求自由的心境。
脫冠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脫”和“冠”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詞語的拆分部首、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脫的拆分部首為⺩(月字底),冠的拆分部首為冖(軍字頭)。脫的總筆畫數為7,分别為一橫一撇、一豎、一撇、一捺和一橫;冠的總筆畫數為9,分别為一橫一撇、一豎一撇、一撇、一捺和一橫。
脫冠這個詞語源自古代官員卸下或脫下頭上的冠帽,表示辭去官職、解除職務的意思。在繁體字中,脫冠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脫冠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脫的古字形為月字底上面加兩點表示撇,冠的古字形為冖字上面加一點表示撇。
他因違規行為被迫脫冠。
脫離、冠軍、脫水、冠名
解職、辭官、免職
就任、任命、上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