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能效法先人的賢德。《書·微子之命》:“ 殷王 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 鄭玄 注:“象,法也,為子孫能法先祖之賢,故使之繼世也。” 唐 劉禹錫 《蜀先主廟》詩:“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柳亞子 《子遊先生遺像為哲嗣史良女士題》詩:“雪潔蘭馨説象賢,明珠掌上更翩翩。”
“象賢”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象賢”指子孫能效法先人的賢德,強調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優秀品德與才能。其中“象”通“像”,意為效法;“賢”指賢明、德行高尚之人。
經典文獻
文學化用
唐代劉禹錫在《蜀先主廟》中寫道“生兒不象賢”,借古諷今,暗指後代未能繼承先人德才。
曆史評價
常用于贊頌家族後代延續先輩美德,如宋代張元幹詞中“台衮象賢”即贊美對方繼承祖德。
現代引申
作為名字時,“象賢”寓意希望孩子如賢者般德才兼備(如“象”象征厚重智慧,“賢”指德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名字寓意,可參考古籍原文或命名解析來源。
《象賢》是一個漢語詞彙,它可以指代那些具備高尚品質和道德行為的人。這個詞彙也可用來形容聰明智慧、有才能的人。
《象賢》可以分解成兩個漢字:象(xiàng)和賢(xián)。
部首:象(虍)+ 貝(貝)
筆畫:象(9畫) 賢(8畫)
《象賢》一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論語》中,其中有一句話“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君子應該廣泛地學習知識,以禮法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才能成為一個不會偏離正道的人。
在繁體字中,《象賢》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即「象賢」。
《象賢》作為一個詞彙,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然而,我無法為你提供這方面的具體信息,因為我的訓練隻限于現代漢字。
1. 他的品行高尚,被譽為一位真正的象賢。
2. 她是一個聰明智慧、富有愛心和正直的象賢。
組詞:賢良(xián liáng)、賢明(xián míng)、賢達(xián dá)
近義詞:聖人、賢者、智者
反義詞:愚蠢、邪惡、無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