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賢的意思、象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賢的解釋

謂能效法先人的賢德。《書·微子之命》:“ 殷王 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 鄭玄 注:“象,法也,為子孫能法先祖之賢,故使之繼世也。” 唐 劉禹錫 《蜀先主廟》詩:“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 柳亞子 《子遊先生遺像為哲嗣史良女士題》詩:“雪潔蘭馨説象賢,明珠掌上更翩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象賢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子孫後代能效法、繼承先輩的賢德品行。該詞承載着儒家文化中重視家族德業傳承的價值觀,常用于稱頌後嗣能承繼先祖的美德與功業。以下從釋義、語源、文化背景及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字源


二、經典出處與典故

該詞典出儒家經典《尚書·周書·微子之命》:

“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

此處記載周成王冊封微子啟于宋國時,贊揚他能追思古道,尊崇德教,效法其父(商纣王之兄微子)的賢德。漢代孔安國傳注雲:“惟考古人之道,大有德之君,世世象其賢人”,強調“象賢”是對先輩德行的主動學習與傳承。


三、文化内涵與應用

  1. 家族德業傳承:在宗法社會中,“象賢”是維系家族聲望的核心要求,體現“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倫理觀。如唐代劉禹錫《蜀先主廟》詩雲:“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以劉備之子劉禅未能“象賢”導緻亡國的典故,反襯德行傳承的重要性。
  2. 政治倫理象征:古代帝王常以“象賢”勉勵嗣君效法先祖治國之道。如《宋史》載宋真宗诏書:“嗣守丕基,聿懷象賢之訓”,強調繼承先王遺訓為治國之本。
  3. 社會評價标準:士大夫家族以子孫“克象其賢”為榮,反之則視為家族衰敗之兆,如《南齊書》評王儉“世載象賢之德”,贊譽其家族累世賢良。

四、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對“象賢”的釋義為:

“謂能效法先人的賢德。”

并引《尚書》及唐代權德輿《工部尚書緻仕策》為例證,明确其作為動賓結構的文言用法,強調後嗣對先輩德行的主動承襲。


參考文獻來源

  1. 《尚書·周書·微子之命》及孔安國傳(儒家十三經注疏本)
  2. 劉禹錫《蜀先主廟》(《全唐詩》卷三百五十七)
  3.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象賢”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象賢”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象賢”指子孫能效法先人的賢德,強調繼承和發揚先輩的優秀品德與才能。其中“象”通“像”,意為效法;“賢”指賢明、德行高尚之人。


二、出處與演變

  1. 經典文獻

    • 最早見于《尚書·微子之命》:“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賢”,指殷商後代效法先王賢德。
    • 《儀禮·士冠禮》提到“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鄭玄注解為“子孫能法先祖之賢”。
  2. 文學化用
    唐代劉禹錫在《蜀先主廟》中寫道“生兒不象賢”,借古諷今,暗指後代未能繼承先人德才。


三、應用場景

  1. 曆史評價
    常用于贊頌家族後代延續先輩美德,如宋代張元幹詞中“台衮象賢”即贊美對方繼承祖德。

  2. 現代引申
    作為名字時,“象賢”寓意希望孩子如賢者般德才兼備(如“象”象征厚重智慧,“賢”指德行)。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用例或名字寓意,可參考古籍原文或命名解析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恣白八榜闆寶煤駁倒殘燈末廟長利察隻車載船裝馳羨愁慘慘棣萼牓鬥戰杜麗娘發憤忘食蕃熟法益幅程富實勾訖館僚華辭黃能黃吻阍吏吉列勁風拘瘿開爾文诳語蘭炷老學六尺之托六枝子鸾翔鳳集母草凝緩濃妝豔飾女使跑腿兒噴振破鏡重合嵌合青餈傾家敗産紹昧舍生是非之地失制稅警說聽嗣後誦弦索牛潭陁騰鶱佻捷團堕逶折下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