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絕。《管子·幼官》:“刑則紹昧斷絶。” 章炳麟 《管子馀義》:“紹昧與斷絶同義,古人言不避複也。”
“紹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意為“斷絕”,屬于同義複詞結構,即“紹”與“昧”均含“斷”義,古人通過重複強調詞義。例如《管子·幼官》中“刑則紹昧斷絶”即用此意。
出處與考證
主要見于《管子·幼官》及章炳麟的《管子馀義》。章炳麟指出:“紹昧與斷絶同義,古人言不避複也。”說明此類構詞法在古漢語中常見。
構成分析
現代應用
該詞罕見于現代漢語,多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例如:“家族傳承若紹昧,則文化根基危矣。”(仿古用法示例)
相關擴展
類似結構的古漢語詞彙還有“斷滅”“絕滅”等,均通過同義字疊加強化語義。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管子》原文及章炳麟的考據著作。
紹昧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透露出隱秘、暗示等含義。
此字的部首拆分為"纟"和"日",纟代表絲綢,日代表太陽。
紹昧的筆畫數為11畫。
紹昧二字的來源比較複雜,其中之一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詩經》中有"春秋"一篇,文中有"紹之緯翼,昭事上帝"的句子,意即說明和顯露吉祥的事情呈現在上帝面前。
在繁體字中,紹昧的寫法為"紹昧"。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紹是用"彡"偏旁加上"舌"部,昧是用"日"加上"迷"部。
以下是一些關于紹昧的例句:
1. 他的眼神紹昧地透露出了他對這個計劃的不滿。
2. 這幅畫的色彩紹昧,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組詞:紹述、招紹、紹世、紹翰等。
近義詞:啟示、顯露、揭示、展示。
反義詞:隱瞞、掩蓋、隱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