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悠然自得貌。 唐 李邕 《鹘賦》:“伊鷙鳥之雄毅,有俊體之超特;意凝緩而無營,體閒整而自得。”
“凝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凝緩”形容一種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的神态或狀态。其中:
文學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李邕的《鹘賦》:“意凝緩而無營,體閒整而自得。”此處描寫猛禽鹘鳥雖雄毅超群,卻表現出悠然自得、不刻意追求的姿态。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描述人或物的從容狀态。例如:“他凝緩地端起茶杯,仿佛時間停滞。”
若需進一步探讨古文例證或具體用法,可參考《鹘賦》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凝緩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來形容物體或動作的狀态,表示緩慢、遲緩或靜止、停滞的意思。
凝(冫 + 登),緩(缶 + 完 + ⺌)。
“凝緩”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由形容詞“凝”和動詞“緩”組合而成。最早用于描述天氣、水流或動作的狀态,後來逐漸擴展到形容人的情緒或思維的狀态。
凝緩
凝緩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寫作“凝綄”。
1. 這個湖泊的水流凝緩,仿佛時間也因此放慢了。
2. 他凝緩地步入房間,仔細打量着每一個角落。
3. 四周的空氣凝緩而靜谧,仿佛整個世界都進入了沉睡狀态。
凝滞、凝視、凝固、緩慢、緩步、緩和。
緩慢、遲緩、停滞、延遲。
迅速、快速、流暢、敏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