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華而不實的話。《莊子·列禦寇》:“ 仲尼 方且飾羽而畫,從事華辭,以支為旨。”《後漢書·郭太傳》:“後之好事,或附益增張,故多華辭不經,又類蔔相之書。”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不以巧辨飾其非,不以華辭文其失。” 宋 葉適 《始議二》:“今世議論勝而用力寡,大則制策,小則科舉……傅合牽連,皆取則於華辭耳,非當世之要言也。”
(2).華麗的文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吊》:“夫弔雖古義,而華辭未造;華過韻緩,則化而為賦。”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自是以上,乃有鴻儒,鴻儒之文,有經、傳、解故、諸子,彼方目以上第,非若後人擯此於文學外,沾沾焉惟華辭之守,或以論説記序碑志傳狀為文也。”
“華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華而不實的言論
“不以華辭文其失”(葛洪《抱樸子·交際》),強調不應用虛華言辭掩飾錯誤。
華麗的文辭
唐代劉禹錫詩句“恩華辭北第,潇灑愛東山”,此處“華辭”與“潇灑”對應,體現文辭之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典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莊子》《文心雕龍》等文獻原文。
《華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語,它的意思是典雅華麗的辭章。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碼系統,華辭的拆分部首是⺤(羽),它的總筆畫數是11。
華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辭章作品,那時候寫辭章被認為是一種高雅的文化修養。
華辭的繁體字形為「華辭」。
在古代,華辭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不過大體上字形相似,通過一些細微的筆畫差異來區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華辭。
華麗、辭章、辭書、華美、華而不實
華美、華麗、典雅、優美、絢麗。
質樸、簡單、樸實、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