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罔的意思、象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罔的解釋

(1).亦作“ 象網 ”。《莊子》寓言中的人物。含無心、無形迹之意。《莊子·天地》:“ 黃帝 遊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 知 索之而不得,使 離朱 索之而不得,使 喫詬 索之而不得也。乃使 象罔 , 象罔 得之。”一本作“ 罔象 ”。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曰:似有象而實無,蓋無心之謂。後用為典故。 唐 趙嘏 《成名年獻座主仆射兼呈同年》詩:“曾失玄珠求 象罔 ,不将雙耳負伶倫。” 明 劉基 《賀新郎·愁思》詞:“ 赤水 珠沉迷 象罔 ,暗塵深、不見 長安道 。” 王闿運 《秋醒詞序》:“豈 象網 三求之後,将鈞天七日之終。”

(2).不真切;模糊不清。 宋 朱熹 《感興詩》之一:“渾然一理貫,昭晰非象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罔”是一個源自《莊子》的哲學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寓言人物與哲學象征
    在《莊子·天地》篇中,象罔是黃帝尋找“玄珠”(象征“道”)時唯一成功的人物,與代表智慧的“知”、視覺敏銳的“離朱”、善辯的“吃诟”形成對比。莊子通過這一寓言說明:真正的“道”無法通過理性、感官或語言獲得,而需依賴“象罔”所象征的無心、無形迹、虛實結合的狀态。

  2. 引申語義
    引申為模糊不清、難以捉摸的狀态,常用于描述事物或思想的非具象性。例如形容某種意境既非完全抽象又非具體可辨。

  3. 美學與藝術理論中的意義
    在美學領域,“象罔”被解讀為形與無形、虛與實的交融,強調藝術創作中超越表象的深層意蘊。這一概念影響了中國傳統藝術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審美取向。


注意:提到的“捕捉大象的陷阱”釋義與其他權威來源差異較大,可能為誤讀,建議以《莊子》原典及主流注解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罔》的意思

《象罔》是指一種古代神話中的怪獸,形狀獨特,具有獅頭象身、龍爪虎齒、犀角獸尾等特征。它在古代文化中被認為是祥瑞的象征,象征着權威和威嚴。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罔》的第一個字“象”是由部首“豕”和音符“象”組合而成的。它的筆畫數為11,依次為橫、豎、撇、捺、豎、撇、捺、撇、點、橫、橫。第二個字“罔”是由部首“網”和聲符“亡”組合而成的。它的筆畫數為21,依次為橫、橫、豎、橫、撇、豎、橫、橫、橫、豎、橫、橫、豎、橫、豎、豎、豎、豎、橫、橫、橫。

來源和繁體

《象罔》一詞源于古代神話傳說,被廣泛使用在文學作品、繪畫和雕刻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象罔》的古代寫法為“⺪⼏”。

例句

1. 他穿着一件刺繡着象罔圖案的龍袍,顯得威嚴無比。

2. 這幅字畫上描繪着一隻栩栩如生的象罔,極具藝術感。

組詞

1. 象征

2. 象樣

3. 象征性

4. 象形文字

近義詞

1. 瑞獸

2. 神獸

3. 福獸

反義詞

1. 平凡

2. 普通

3. 丑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