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擊的意思、鈔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擊的解釋

包抄襲擊。《後漢書·孔奮傳》:“ 奮 乃率厲 鐘留 等令要遮鈔擊,共為表裡。”《三國志·吳志·全琮傳》:“敵數以輕船鈔擊, 琮 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資治通鑒·隋炀帝大業八年》:“ 高麗 四面鈔擊, 述 等且戰且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鈔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從側面或背後發動突然襲擊,尤指軍事行動中的包抄、突襲行為。根據漢語詞典學解釋及古代文獻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義解析

  1. "鈔":通"抄",本義為強取、掠奪,引申為包抄、繞行。《說文解字》:"鈔,叉取也。" 段玉裁注:"謂以指夾取也,今俗雲抄手。" 在軍事語境中特指迂回襲擊。
  2. "擊":攻擊、攻打。《說文解字》:"擊,攴也。" 指主動進攻的動作。

    兩字組合後,"鈔擊"強調以迂回、突襲的方式發動攻擊。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義:"包抄襲擊"。

    例證:《後漢書·南匈奴傳》:"鈔擊匈奴,斬首獲生甚衆。"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版,第9卷第1271頁。

    (參考鍊接:漢語大詞典線上查詢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繞道襲擊,側面進攻"。

    例證:《漢書·衛青傳》:"青複将三萬騎出雁門,斬首虜數千,遂西定河南地,按榆谿舊塞,絕梓領,梁北河,讨蒲泥,破符離,斬輕銳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一十七級,執訊獲丑,驅馬牛羊百有餘萬,全甲兵而還,益封青三千戶。"(注:此段雖未直用"鈔擊",但描述衛青戰術即典型鈔擊戰例)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58頁。


三、古代文獻用例

  1. 《後漢書·耿弇傳》:

    "弇追至钜昧水上,虜急,皆棄兵降。斬首三千餘級,獲牛馬羊萬餘頭。弇因率兵鈔擊張步。"

    釋義:耿弇率軍迂回包抄,突襲張步部隊。

  2.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曹操)遣曹仁鈔擊劉備,破之。"

    釋義:曹操命曹仁以側翼突襲戰術擊敗劉備。


四、語義演變與關聯詞


五、學術研究參考

  1. 王力《古漢語字典》:

    指出"鈔"在先秦兩漢多作"掠取"解,魏晉後引申出"繞行"義,與"擊"結合成軍事術語。

    來源: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65頁。

  2. 許嘉璐《中國古代軍事辭典》:

    将"鈔擊"歸類為"奇襲戰術",強調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特點。

    來源: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頁。


"鈔擊"是古代軍事行動中的特定戰術術語,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現代漢語使用者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建議使用"包抄突襲""側翼攻擊"等替代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鈔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詞義解釋

“鈔擊”指包抄襲擊,即通過迂回或側面攻擊的方式突襲敵方。該詞主要用于軍事策略描述,強調戰術上的包圍性攻擊。

二、字詞結構

三、文獻出處

  1. 《後漢書·孔奮傳》中提到:“奮乃率厲鐘留等令要遮鈔擊,共為表裡。” 描述孔奮率兵包抄夾擊敵人。
  2. 《三國志·吳志·全琮傳》記載:“敵數以輕船鈔擊,琮常帶甲仗兵,伺候不休。” 指敵軍以輕船進行側面突襲。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已罕用,屬于古漢語詞彙,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軍事典籍中。如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曆史軍事類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包橘滄洲長酣沉痼自若尺波串花傳祚鄧稼先鄧沙鵝籠犯寒幹風幹啟幹災冠裾晷景鼓噪寒鹭寒岩橫坂呵擁禍譴見天假攝積靡金伏勁旅謹完舉火開鋤課士愧謝蘭薰律均慢惰麋惑銘詞木符蓬轉破案潛驚球磨機鵲尾鑪軀勞忍得刃面柔巽入院扇面山茗勝因聖主垂衣識微知着疏縱酸牛奶胎甲胎衣通微先勳小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