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縱的意思、疏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縱的解釋

亦作“疎縱”。亦作“踈縱”。1.放達,不受拘束。 唐 孫棨 《北裡志·楚兒》:“ 光業 性踈縱,且無畏憚,不拘小節。”《舊唐書·柳渾傳》:“ 渾 性放曠,不甚檢束。僚長拘局,忿其疏縱。”《宋史·孔承恭傳》:“少疏縱,及長能折節自勵。”

(2).縱容,不加約束。 明 張居正 《答閩撫龐惺庵》:“今人不達於治理,動以姑息疏縱為德,及罹於辟,然後從而罪之,是罔民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縱”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ū zòng”,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放松控制、不加約束地放任事物發展。該詞由“疏”(放松)和“縱”(放任)組合而成,強調對人或事的寬松态度。

二、内涵解析

  1. 放達不受拘束
    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如《舊唐書·柳渾傳》記載柳渾“性放曠,不甚檢束”,被同僚認為“疏縱”。這類描述常見于古代文獻,指不拘小節、自由灑脫的性情。
  2. 縱容不加約束
    引申為管理層面的放任态度。例如明代張居正曾批判“姑息疏縱”會導緻民衆觸犯法律後再追究,實屬“罔民”(欺騙百姓)。

三、辯證視角

疏縱具有兩面性: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可通過查字典()或漢典()進一步查閱古籍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縱的意思

疏縱(shū zò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寬容、放任、不加約束的意思。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對他人或事物的态度和行為,表明對某種行為或情況持着寬容、寬松、不加幹預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縱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疒(疔病部首),右邊是纟(纖維部首)。它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疏縱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其中有一句語錄:“天地之間,萬物之内,不言而信,聖人之道也。不言而信,縱之以疏。”意為聖人之道是能以不言而信的方式來寬容和放縱。後來,這句話中的“縱之以疏”逐漸演變為了現在的疏縱二字。

繁體

疏縱的繁體字形為「疏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疏縱的字形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構與現代形式相似。例如,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疏縱的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整體結構依然可辨認出。

例句

1.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應該適度疏縱,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和發展。

2. 老師對學生的遲到并沒有過多責備,而是選擇疏縱,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

組詞

疏縱心态、疏縱态度、疏縱原則、疏縱教育

近義詞

寬容、寬松、縱容

反義詞

嚴格、壓抑、約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