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享礼的意思、享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享礼的解释

使臣向朝聘国君主进献礼物的仪式。《论语·乡党》:“享礼,有容色。”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享,献也。聘礼,既聘而享,用圭璧,有庭实。” 汉 班固 《白6*虎通·王者不臣》:“享礼而后归,是异於众臣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享礼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享礼”是古代礼仪制度中的专有名词,指朝聘活动中使者向主国国君呈献礼物的正式仪式。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一为“献礼示敬”,即通过进献玉帛、珍玩等物品表达邦交诚意;二为“受享成仪”,即主国接受贡品后设宴款待使臣,完成整套外交礼节。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享”字甲骨文作“”,象形祭台上放置酒食之状,《说文解字》释为“献也”,本义指以祭品供奉神灵,后引申为进献、宴飨等义;“礼”字金文作“豊”,象两玉盛于器皿,后发展出礼仪规范之意。二字合称特指制度化的外交赠礼程序。

在具体仪轨层面,《仪礼·聘礼》记载:“及享,发气焉盈容”,郑玄注云:“享谓献国之所有”,说明该仪式需严格遵循物品陈列方位、进退揖让次序等规定。汉代经学家郑众在《周礼解诂》中强调:“享礼之要,在明贵贱、辨等列”,可见其具备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社会功能。

该词在传世文献中的典型用例包括《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宋公享晋侯于楚丘,行享礼”及《礼记·郊特牲》“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均印证享礼在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现代汉语中该词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仅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享礼”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一、古代外交礼仪中的献礼仪式

  1. 基本含义
    指使臣向朝聘国君主进献礼物的正式仪式,属于古代外交礼节的一部分。

    • 出处:最早见于《论语·乡党》:“享礼,有容色。” 汉代班固《白虎通·王者不臣》也提到“享礼而后归,是异於众臣也”。
    • 流程:根据郑玄的注解,使者完成聘问后,需用圭璧等贵重物品作为献礼,并陈列于庭院(“庭实”)。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先秦至汉代的诸侯国间外交活动,强调礼仪的庄重性。


二、现代语境中的引申含义

部分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享受礼物或礼遇”,但这一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且其他权威文献未明确支持。可能为个别词典的扩展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恋白题舞豹旅奔走呼号不惺憽处势翠管戴日代指雕飕栭栗仿佛凤钗釜锅梗命攻袭挂号管系孤翠呵罗罗赫戏霟霘会酒掍成俭貌颈部鯨寇津遣进退无据局宇劻勷两头纤纤落空炉子毛类美稼脑性捻塑佞笑叛逃平头奴子乾饭妻房倾弄起遣全貌柔彊生活制度试律首下尻高耍闹输力庶氏私树碎月苔牋挺敌未亡无生话鲜廉寡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