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緩報的意思、緩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緩報的解釋

謂延遲報聘。聘,指諸侯之間的互相訪問。《左傳·襄公七年》:“ 季武子 如 衛 ,報 子叔 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 杜預 注:“ 子叔 聘在元年,言國家多難,故不時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緩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于曆史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緩報”指延遲進行“報聘”。其中,“報聘”是古代諸侯國之間的一種外交禮儀,即一國派遣使者回訪另一國以答謝之前的訪問(稱為“聘”)。例如《左傳·襄公七年》記載,季武子出使衛國時提到“辭緩報”,即因國家多難未能及時回訪。


二、構成與字義


三、文獻與用例

  1. 曆史典籍
    《左傳》記載:“季武子如衛,報子叔之聘,且辭緩報,非貳也。”杜預注:“子叔聘在元年,言國家多難,故不時報。”說明因國家困境延遲外交回訪。

  2. 詩詞引用
    宋代衛泾詩雲:“日毂過亭午,金徒緩報衙”,此處“緩報”引申為延遲官府事務的通報。


四、現代引申

現代語境中,“緩報”可能被借用表示延遲報告或申報(如提到的“暫緩報批方案”),但需注意這與古代原義存在差異,屬于詞義的擴展使用。


該詞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外交禮儀,強調因故推遲回訪;現代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及杜預注疏(來源:、8)。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緩報

《緩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下面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和筆畫

第一個字“緩”是由“纟”(纟部)和“宛”(宀部)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分别是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為7、2、2。

而第二個字“報”是由“丨”(丨部)和“卩”(卩部)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7,分别是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依次為1、2、4。

來源和繁體

《緩報》一詞來源于漢語。它由兩個常用的簡體漢字組成,沒有繁體漢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緩”字在古代常寫作“緩”,而“報”字在古代常寫作“報”。

例句

1. 他今天上午交的作業,希望老師可以緩報一下,因為他昨晚寫作業寫到很晚。

2. 由于他生病了,他請了假,向公司緩報了兩天。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緩報》相關的組詞包括:“緩解”、“報告”、“新聞報道”等。

近義詞有:“推遲通知”、“延期告知”等。

反義詞有:“即時通知”、“立即告知”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