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遂身退的意思、功遂身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遂身退的解釋

謂功成名就之後就退隱不再做官。《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後漢書·李固傳》:“是以賢達功遂身退,全名養壽,無有怵迫之憂。”《梁書·武帝紀上》:“功遂身退,不祁榮滿。”參見“ 功成身退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功遂身退”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經典成語,現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并附權威來源參考:


一、成語本義與出處

“功遂身退”指功業成就後主動退隱,不居功自傲。語出《老子》第九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意為功業達成後抽身而退,符合自然規律(天道)。

來源: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第九章釋義。


二、核心釋義解析

  1. “功遂”

    • “功”:功業、成就;“遂”:完成、達成。
    • 強調事業圓滿成功,目标實現。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遂”字釋義。

  2. “身退”

    • 主動隱退:不貪戀權位名利,及時退出中心舞台。
    • 道家哲學:體現“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處世智慧。

      來源:陳鼓應《老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九章注譯。

  3. 整體内涵

    • 倡導謙遜克制,避免“功高震主”或盛極而衰的風險。
    • 與“急流勇退”近義,但更強調順應自然法則。

      來源:《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功遂身退”詞條。


三、文化内涵與延伸


四、現代應用


“功遂身退”是融合道家哲學與處世智慧的成語,強調功業圓滿時主動退隱的生存策略,至今仍具現實指導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功遂身退”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功業成就後主動隱退,不再留戀權位,常與“功成身退”同義。出自《老子》:“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出處與背景

  1. 道家思想
    老子主張順應自然,認為事物達到頂峰後應主動退讓,避免“滿招損”。成語體現了“物極必反”的哲學觀。
  2. 曆史應用
    如《後漢書》記載蓋勳勸說他人合力誅奸後“功遂身退”,《梁書》亦用此語描述退隱之舉。

用法與示例


相關擴展


現實意義

這一理念在現代仍被推崇,提醒人們在成功時保持清醒,避免因貪戀權勢招緻禍患,強調進退有度的智慧。

别人正在浏覽...

班姑秉椒不追既往裁割裁謝藏彄蛏腸乘肥成月大晨搭子棟梁之才東堂豆華水反貨縫聯諷意凫分剛疏篙子拐孤詭辯術罕有橫徵暴斂洪福猾稽花面見恕驕狂焦圈兒燋殺截路迹訪酒榼急卒卷子鹍皮剌登哩登愣住貌合神離梅醖牌手撲赤栖憑趣解繞萦掃視沙嗄屍谏十六才子石畬隨在堂子題比頭鬓土父痿損文譜烏文木厀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