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頤的意思、持頤的詳細解釋
持頤的解釋
以手托腮。形容神态專注安詳。《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 唐 溫庭筠 《詠寒宵》:“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 宋 蘇轼 《越州張中舍壽樂堂》詩:“持頤宴坐不出面,收攬奇秀得十五。”
詞語分解
- 持的解釋 持 í 拿着,握住:持筆。持槍。持牢(把穩)。 遵守不變:堅持。持久。持操(保持節操)。持之以恒。 主張,掌管:主持。持平。持國。持重。持之有故(立論有根據)。 對待,處理:持身(對待自己)。持盈。持
- 頤的解釋 頤 (頤) í 面頰,腮:支頤。解(?)頤。頤指氣使。 休養,保養:頤神。頤養。 文言助詞,無義:“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 筆畫數:; 部首:頁;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持頤”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基本含義是用手托住下巴,形容人陷入沉思或專注思考的神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語結構
- 持:意為“用手托着”或“拿着”。
- 頤:指“下巴”或“面頰”(《莊子·漁父》等古籍中多指下巴部分)。
- 組合後,字面意義為“用手托住下巴”,引申為專注思考或沉浸于某事的姿态。
二、文學出處與用法
- 經典出處
最早見于《莊子·漁父》:“左手據膝,右手持頤以聽”,描繪了聽人說話時專注安詳的姿态。
- 詩詞引用
- 唐代溫庭筠《詠寒宵》:“話窮猶注睇,歌罷尚持頤”。
- 宋代蘇轼《越州張中舍壽樂堂》:“持頤宴坐不出面,收攬奇秀得十五”。
均通過“持頤”刻畫人物沉思或靜默的狀态。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古典詩詞或散文中,表現人物沉思、聆聽時的神态。
- 日常比喻:可形容現代人專注思考或陷入回憶的姿态,但需注意語境適配性。
四、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詞:支頤(同義)、沉思、凝神。
- 關聯詞:頤指氣使(“頤”引申為指揮動作,但語義不同)。
“持頤”通過托腮的動作,生動傳遞了人類思考時的肢體語言與内心狀态,是漢語中兼具畫面感和意境的詞彙。其核心用法源于古籍,現代多用于文學或特定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持頤(chí yí)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保持鎮靜。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手(扌),右邊的部首是顆。總共有11個筆畫。這個詞源自《詩經》中的一首古代詩歌。在繁體字中,持頤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書寫中,持頤的字形稍有不同,但仍保持了相同的意思。以下是一個例句:“在面臨困難時,他能夠很好地持頤,保持冷靜。”相關的組詞有持久、持續、支持等。近義詞包括鎮定、沉着、穩定,反義詞可以是慌亂、激動、緊張等。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