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糠粃的意思、糠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糠粃的解釋

亦作“ 糠秕 ”。1.谷皮和癟谷。《管子·禁藏》:“果蓏素食當十石,糠粃六畜當十石。”《後漢書·安帝紀》:“雖有糜粥,糠粃相半。” 清 恽敬 《答陳雲渠書》:“下視高爵厚祿,與糠粃何異,況區區一舉哉。”

(2).比喻粗劣而無價值之物。《世說新語·文學》“ 傅嘏 善言虛勝, 荀粲 談尚玄遠” 劉孝标 注引《荀粲别傳》:“然則六籍雖存,固聖人之糠秕。”《隋書·律曆志中》:“蓋是失其菁華,得其糠粃者也。”

(3).引申為視作糠秕。 南朝 梁 沉約 《與陶弘景書》:“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獨達。” 宋 文天祥 《遊集靈觀》詩:“ 龍山 馬臺事,糠秕舊王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糠粃"(拼音:kāng bǐ,注音:ㄎㄤ ㄅㄧ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三層含義:

  1. 本義
    指谷物的外殼(糠)和空癟的谷粒(粃),即加工糧食後剩餘的雜質。例如《後漢書·安帝紀》記載“雖有糜粥,糠粃相半”,描述糧食匮乏時摻雜糠粃的情況。

  2. 比喻義
    引申為粗劣無價值的事物。如《世說新語·文學》注引《荀粲别傳》提到“六籍雖存,固聖人之糠秕”,将儒家經典比作聖人的“糠粃”,意指其并非思想精髓。

  3. 引申用法
    可作動詞,表示将某事物視為無價值之物。南朝梁沈約《與陶弘景書》中“糠秕流俗”即表達對世俗的輕視。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和古籍原文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糠粃》這個詞的意思

《糠粃》是一個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指麥稈和谷殼中的碎屑。具體來說,糠(kāng)指谷物外殼的碎屑,粃(bǐ)指麥稈的碎屑。

糠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糠粃的拆分部首是米,其中糠的部首是禾,粃的部首是糸。糠的總筆畫數為13畫,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糠粃的來源和繁體

糠粃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從當時的日常生活中衍生出來的。糠和粃都是描述農作物中的碎屑,起源于農耕文化。

在繁體字中,糠粃的寫法是「糠粃」,拼音讀音依然是一樣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糠和粃的寫法有所不同。糠在《說文解字》中寫作「㢠」,粃則是寫作「穊」。這些寫法在演變過程中逐漸簡化為現在的形式。

糠粃的例句

1. 農民把打磨過的糠粃等作物碎屑用作動物飼料。

2. 制作糠粃磚是一種環保的建築材料。

3. 媽媽用糠粃做成的米糕香噴噴的。

糠粃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糠麸、糠秕、谷糠

近義詞:麥稭、麥杆

反義詞:精糧、谷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