穑養的意思、穑養的詳細解釋
穑養的解釋
謂退隱務農。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四:“昔 藺相如 駐車避 廉頗 ,分路而行。車下之人,請歸穡養。”
詞語分解
- 穑的解釋 穑 (穡) è 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穑人。穑夫。穑地。穑事(泛指耕作事宜)。稼穑。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養的解釋 養 (養) ǎ 撫育,供給生活品:養育。贍養。撫養。養家。 飼養動物,培植花草:養花。養殖。 生育,生小孩兒。 撫養的(非親生的):養子。養父。養母。 教育,訓練:培養。教養。 使身心得到滋補和休息:
專業解析
“穑養”是一個相對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農業生産活動密切相關,尤其側重于對農作物或牲畜的培育、蓄養和收獲。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穑 (sè): 本義指收割谷物。《說文解字》釋為:“穑,穀可收曰穑。” 引申為泛指農業勞動中的收獲環節,也常與“稼”連用(“稼穑”),泛指農業生産(播種與收獲)。
- 養 (yǎng): 本義指撫育、供給生活所需。《說文解字》釋為:“養,供養也。” 引申為培育、飼養、培植、修養等義。
- 穑養: 結合兩字,“穑養”強調的是在農業生産過程中,對農作物進行培育、照料直至收獲,或對牲畜進行飼養、管理的活動。其核心在于通過勞動實現生命(植物或動物)的成長、繁衍和最終成果的獲取。它蘊含了辛勤勞作、積累和收獲的過程。
-
引申義與用法:
- 農業生産實踐: 這是最直接的含義,指農民耕耘土地、種植莊稼、飼養家畜等具體的生産勞動。例如:“夫民之大事在農,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庶于是乎生,事之供給于是乎在,和協輯睦于是乎興,財用蕃殖于是乎始,敦庬純固于是乎成……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故征則有威,守則有財。若是,乃能媚于神而和于民矣,則享祀時至而布施優裕也。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緒而棄其大功,匮神乏祀而困民之財,将何以求福用民?”(《國語·周語上》 雖未直接出現“穑養”,但“務農”、“蕃殖”等概念與之相通)。穑養體現了人類利用自然規律進行物質生産的基礎活動。
- 積累與儲備: 由收獲、蓄養之意引申,可指財富、資源或德行的積累、培養和儲備。例如:“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雖然此處用詞不同,但“務本”的精神與穑養中重視根本、勤于積累的理念一緻。穑養暗示着需要通過持續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有所得。
- 治理與教化(古義引申): 在古代文獻中,有時會将治理百姓、教化民衆比喻為穑養,強調統治者需像農夫培育莊稼、飼養牲畜一樣,精心養育和引導民衆。例如:“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尚書·大禹谟》) “養民”的概念與穑養有相通之處。
-
與現代漢語的關系:
“穑養”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其具體含義多被更常用的詞語如“種植”、“養殖”、“飼養”、“培育”、“耕耘”、“收獲”、“積累”、“修養”等所替代。它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農史或探讨傳統文化概念的語境中。
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對“穑”和“養”的詳細釋義及書證提供了最權威的漢語學理依據。 [可訪問權威線上詞典平台如 漢典 (zdic.net) 或 國學大師 (guoxuedashi.com) 查詢相關詞條,但需注意這些平台本身是索引,其釋義來源于《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 《說文解字》([東漢] 許慎 撰): 提供了“穑”和“養”的字源學解釋,是理解其本義的基礎。 [中華書局或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版本為權威來源]
- 《國語·周語上》: 記載了古代重農思想,其中關于農業重要性的論述(如引文部分)有助于理解“穑養”在傳統社會中的核心地位。 [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國語》]
- 《尚書·大禹谟》: 體現了早期“養民”的政治理念,與“穑養”的引申義(治理教化)相關聯。 [可參考中華書局《尚書》注疏本]
- 《論語·學而》: 雖未直接使用“穑養”,但其“務本”思想與穑養強調根本、積累的精神内核相通,有助于理解該詞的深層文化内涵。 [可參考中華書局《論語》注疏本]
“穑養”是一個植根于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詞彙,意指對農作物或牲畜的培育、蓄養和收獲,核心在于通過勞動實現生命的成長與成果的獲取。其含義可引申為積累儲備財富資源或德行,甚至在古代政治語境中比喻治理教化民衆。雖然現代已不常用,但它承載着深厚的農耕文化内涵和重視根本、勤于積累的哲學思想。
網絡擴展解釋
“穑養”一詞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進行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含義(退隱務農)
根據唐代趙元一《奉天錄》的記載,“穑養”指退隱後從事農耕,帶有歸隱田園的意味。例如:
“昔藺相如駐車避廉頗,分路而行。車下之人,請歸穡養。”
此處的“穑養”強調從政壇或紛争中抽身,回歸務農生活,體現古代文人的隱逸思想。
二、現代引申義(培養、養育)
現代用法中,“穑”取“農作豐收”的意象,“養”指培育,組合後引申為像耕種一樣耐心培養人或事物,常見于教育、管理等領域。例如:
使用注意
- 語境差異:古代多指退隱務農,現代側重培養過程。
- 權威性參考:古代釋義見于《奉天錄》等文獻,現代釋義多見于詞典。
- 使用頻率:現代引申義更常見,但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笨牛兵儲長圍婵媛吹花節撮引大鴈調議東西南朔笃深斐如豐衍趺鼻膚寸覆書鋼鏰戆拙高阡工程食品狗兒國尉估衒煇煇火桶簡兵肩胛骨驕放揭白疾耕舉案可的松快心坤乾蠟兒亮眼人鹿角叉魯學披襖辟遠氣狠狠窮原喪斧三面紅旗山戍笙篁誓江時譚試銜殊效蘇張獺皮冠田公鐵杆蒲讬骥之蠅外合裡應萬水千山危槷嫌憎消複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