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的一種神雞。《神異經·東荒經》:“蓋 扶桑山 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潮水應之矣。”後為報曉雄雞的美稱。 唐 韓愈 《桃源圖》詩:“夜半金雞啁哳鳴,火輪飛出客心驚。”《白雪遺音·九連環·五更》:“金雞報曉咿呀喲,五更噯。”
(2).一種金首雞形。古代頒布赦诏時所用的儀仗。《太平禦覽》卷*********引《三國典略》:“ 齊 長廣王 湛 即皇帝位,於南宮大赦,改元。其日将赦,庫令於殿門外建金雞。 宋孝王 不識其義,問於元祿大夫 司馬膺之 :‘赦建金雞,其義何也?’ 膺之 曰:‘案《海中星占》曰:天雞星動,當有赦。由是帝王以雞為候。’”《新唐書·百官志三》:“赦日,樹金雞于仗南,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綵盤,維以絳繩。将作監供焉。擊掆鼓千聲,集百官、父老、囚徒。”因用為大赦之典。 明 屠隆 《綵毫記·妻子哭别》:“浮生逐馬蹄,遇的是山精木魅,何日裡蒙雨露赦金雞。” 清 周亮工 《祭福建按察使程公仲玉文》:“卒蒙金雞之恩,不作 玉門 之客。”
(3).即錦雞。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禽·錦雞》:“錦雞,又名金雞,形如小雉, 湖南 北亦有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辰 、 沅 、 靖州 蠻﹞男未娶者,以金雞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為數珠挂頸上。”
(4).傳說中的 太山 之靈。古時為瑞物,以為聲教昌明則金雞現。《太平禦覽》卷九○二引《周易是謀類》:“ 太山 失金雞, 西嶽 亡玉羊。” 鄭玄 注:“金雞、玉羊,二嶽之精。”《隋書·律曆志中》:“甯止蛇或乘龍,水能沴火,因亦玉羊掩曜,金雞喪精。”
(5).比喻太陽。 鄭振铎 《中國俗文學史》卷十一引《目連救母出離地獄升天寶卷》:“玉兔金雞疾似梭,堪嘆光陰有幾何?”
(6).佛教用以譬喻 達摩 的谶語。謂佛法東來。《景德傳燈錄·道一禅師》:“西天 般若多羅 ,記 達摩 雲: 震旦 雖闊無别路,要假姪孫腳下行。金雞解銜一顆米,供養十方羅漢僧。”
“金雞”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基本含義
指雞的毛色呈金黃色,或比喻珍貴的事物或人。例如在成語中,常用來強調某事物的珍貴性。
傳說中的神雞
源自《神異經·東荒經》,傳說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叫後金雞隨之鳴叫,進而引發天下雞鳴和潮水響應,象征報曉的雄雞。這一形象也出現在古詩文中,如唐代韓愈《桃源圖》的“夜半金雞啁哳鳴”。
古代赦诏儀仗
作為頒布赦令時的儀仗物,以金首雞形立于殿外,象征皇權與赦免。例如《三國典略》記載北齊長廣王即位時“建金雞”以示大赦。
指代錦雞
宋代《桂海虞衡志》提到“金雞”即錦雞,一種羽毛豔麗的小型雉類,分布于湖南、湖北等地。
太山之靈與太陽象征
傳說中為泰山神靈的化身,古人視其為祥瑞,認為“聲教昌明則金雞現”。此外,也有文獻将其比喻為太陽。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考據,可參考《神異經》《太平禦覽》等古籍。
《金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非常幸運、走運或者意外獲得財富。它代表着好運和富裕的象征。
《金雞》這個成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金”和“鳥”部。其中,“金”這個字是金屬、財富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钅”和“業”部,總共有8個筆畫;“鳥”這個字是鳥類的意思,它的拆分部首是“鳥”部,總共有7個筆畫。
《金雞》這個成語最早見于《西京雜記·邬雞領》一文,大概出自南朝梁代。該成語的來源故事說的是,有一隻普通的公雞平日裡面貌猥亵,然而在一次火災中,它挺身而出,用嘴撲滅了火勢,救了一座廟宇。廟宇的主人因此賜給公雞一塊金子,即使如此,它仍然淡定自若。後來,鳳凰下凡到人間,它眼光所及之處,一片金光閃爍。因此,“金雞”被賦予了幸運、富裕的象征。
《金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金雞」。
《金雞》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的變化,依然是“金雞”的形式。
1. 由于投資收益暴漲,他實現了人生的《金雞報曉》。
2. 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金雞獨立》。
與《金雞》相關的組詞包括:
1. 金銀:財富的象征。
2. 金飾:用金子制成的裝飾品。
3. 金礦:地下蘊藏金子的礦藏。
4. 金字塔:代表權力、財富、地位等不同層次的金字造型建築。
與《金雞》意思相近的成語包括:
1. 大富大貴
2. 錦衣玉食
3. 財源滾滾
4. 鳳凰涅槃
與《金雞》意思相反的成語包括:
1. 窮困潦倒
2. 一貧如洗
3. 乞丐化雞
4. 身無分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