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器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武舞,一手执短矟,一手执小牌,比文舞加数人,击铜鐃响环,又击如铜灶突者。”
“响环”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区分:
一、古代乐器
指宋代文献中记载的打击乐器,主要用于武舞表演。根据记载,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描述武舞时提到“击铜鐃响环”,其形制可能与铜制灶突(烟囱状)器物类似,常与短矟、小牌等道具配合使用。
二、响尾蛇尾部结构
生物学中特指响尾蛇尾部末端的角质环()。这些环状结构由蜕皮残留物形成,振动时可发出巨大响声,用于警告天敌或吸引猎物,属于防御与捕食的适应性特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乐器形制,可参考《东京梦华录》原文;生物学解释可查阅动物学资料。
《响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在中文中表示声音传递时的回响或者回环的意思。
《响环》的第一个字是“响”,它的部首是口,总共有10画。
《响环》的第二个字是“环”,它的部首是玉,总共有9画。
《响环》一词源于汉语,是由现代汉语中的两个字组成的。繁体字形为「響環」。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可能与现代不同。在古时候,“响”字的字形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整体上其音义相符。
1. 他一声大响,整个山谷都回荡起来。
2. 每当有人在楼道敲门,我家的门上就会产生响环。
1. 回响
2. 响亮
3. 环绕
1. 回响
2. 回声
3. 回环
1. 安静
2. 寂静
3. 静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