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海。 唐 楊炯 《唐右将軍魏哲神道碑》:“鵬池淼漫,鷄山禍亂。”
“鵬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含義:
基本解釋
“鵬池”指大海,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例如唐代楊炯《唐右将軍魏哲神道碑》中“鵬池淼漫”一句,以“鵬池”形容大海的遼闊與壯美。
語源分析
作為名字時,“鵬池”結合了兩字的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文獻出處,可參考唐代楊炯相關作品或姓名學解析來源。
《鵬池》指的是一種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鳥類,它的名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
拆分《鵬池》的部首是鳥(部首:鳥)和水(部首:水),分别是第17和85個常用漢字部首。
《鵬池》的總筆畫數為19畫。
《鵬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中,其中有“鵬之徙於南冥,水擊三千裡,風輕雲光,且列禦風所過也”這樣的描述,講述了一個神鳥名為鵬在南海遷徙的故事。
在繁體字中,鵬字的寫法為「鵬」,池字的寫法為「池」。
在古時候,鵬字的寫法略有不同,是将鳥和土兩個部首組合而成,寫作「鵬」
而池字的古代寫法為「濕」,表示水的汪洋之意。
1. 高飛的鵬鳥在鵬池上空展翅翺翔。
2. 我們一起去鵬池畔散步吧,聽聽那裡美妙的鳥叫聲。
3. 清晨,我常常會去鵬池邊捕捉一些美麗的水生昆蟲。
1. 鵬翅:鵬鳥的翅膀。
2. 池塘:儲水或養魚藻的人工水池。
3. 飛翔:指鳥類在空中飛行。
鴻溟、巨淵(指遼闊的水域)
小溪、小川(指小而淺的水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