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世的楷模、法則。 晉 江統 《谏愍懷太子書》:“弘範令軌,永為後式。”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始序緻感,遂為後式。”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刊石立表,以紀勳烈。并記遏制度,永為後式焉。”
後式在現代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均屬書面化表達:
指儀式進行時規定的後方位置或朝向。
例:《禮記·曲禮》載“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其中“後方”的方位規則即屬“後式”範疇。該詞強調傳統禮儀中對空間秩序的規範。
特指馬車車廂後部的橫木,又稱“轸”。
例:《周禮·考工記》提及“輿人為車……參分轸圍,去一以為式圍”,此處“式”指車前橫木(轼),而“後式”對應車廂後部的橫木結構,屬古代交通工具的專稱。
“後式”為偏正複合詞:
需注意現代漢語中“後式”已非常用詞,多出現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專業領域。
參考資料:
“後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後世的楷模或法則,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強調對後世行為的規範作用。以下從釋義、出處及用法等方面展開分析:
“後式”指代後世遵循的典範或規則,常見于古典文本,用于強調某種制度、行為或文體的示範意義。例如: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的使用場景包括:
需注意,“後式”在當代可能出現語境變化。例如:
“後式”作為古典詞彙,主要承載規範性與示範性内涵,多用于強調曆史經驗對未來的指導作用。研究時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古今用法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心雕龍》等古籍或權威詞典釋義。
北廊蹦搭不容置辯赤白囊初妻藩輔犯規分劃疙瘩貫朽粟陳孤愁詭和過門不入孩弄黃穰穰湖北大鼓家慈潔身自守金昌亭迥立舅弟九節蒲酒戰卷軸裝抉擇裾馬襟牛峻責開嗣餽運勞師動衆連纖鐐質黎飯理功六醴龍卷亂危羅勝子律人碼垛買得起夢華七軍寝閣七言律詩艿稗傘簳身首異處石楗十王宅朔月熟事特工天碧統内退田妄意帷門畏讋屑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