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毫的意思、秃毫的詳細解釋
秃毫的解釋
脫毛的筆。 宋 範成大 《朋元見寄二絕次其韻》之二:“不惜狂言棖忌諱,秃毫冰硯竟無奇。” 胡懷琛 《與仲兄夜話》詩:“兄弟相看覊旅日,秃毫短燭寫殘詩。”
詞語分解
- 秃的解釋 秃 ū 人無頭發,山無樹木,樹木無枝葉:秃子。秃頭。秃頂。 鳥羽毛脫落,物體失去尖端:秃鹫。秃筆。秃針。 表示不圓滿、不周全:文章的開頭寫得有點秃。 尖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毫的解釋 毫 á 細長而尖的毛:毫毛。毫發(?)。毫末(喻極微小的數量或部分)。絲毫。 指毛筆:揮毫。毫素。 中國的秤或戥子上的提繩:頭毫。二毫。 中國市制計量單位,十毫等于一厘(長度、地積、重量單位);一百平
網絡擴展解釋
“秃毫”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tū háo,其核心含義為脫毛的筆,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指筆尖的毛已脫落或磨損的毛筆,形容書寫工具的狀态。
- 引申意義:在文學作品中,常用來隱喻書寫困難、文思枯竭或創作艱辛。例如宋代範成大《朋元見寄二絕次其韻》中“秃毫冰硯竟無奇”,即通過“秃毫”表現創作時的力不從心。
2.詞語構成
- 秃:表示毛發脫落或物體失去尖端,如“秃頂”“秃筆”。
- 毫:原指細長的毛(如筆毛),也代指毛筆,如“揮毫潑墨”。
3.文學用例
- 胡懷琛《與仲兄夜話》中“秃毫短燭寫殘詩”,通過“秃毫”與“短燭”的意象,營造出孤寂艱辛的創作氛圍。
4.注意
- 部分網絡釋義(如“象征貧瘠”)可能是引申或誤讀,建議優先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及古詩文用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秃毫
秃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秃”和“毫”。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秃”字的部首是”禾“,它有五個筆畫;“毫”字的部首是“毛”,它有十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秃毫”一詞源于古代文人所使用的毛筆。秃指的是毛筆的筆尖不再有毛,已經脫落光秃秃的狀态。毫則表示原本毛筆上的細毛。
在繁體字中,“秃毫”的寫法和簡體字的寫法相同,并沒有明顯的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秃毫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因為漢字的形體經曆了演變和改革。但總體來說,古時候的漢字書寫方式與現代相近,隻是字形可能有輕微差别。
例句:
1. 他用秃毫寫下了一封信,字迹流暢且酣暢淋漓。
2. 這幅畫是用秃毫勾勒而成的,看上去十分傳神。
組詞:
秃頭、秃頂、毫發、毫無疑問、毫不關心。
近義詞:
筆尖、筆毛
反義詞:
有毛、有筆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