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喪的意思、大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喪的解釋

(1).指帝王、皇後、世子之喪。《周禮·天官·宰夫》:“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帥執事而治之。” 鄭玄 注:“大喪,王、後、世子之喪也。”

(2).父母的喪事。《公羊傳·宣公元年》:“古者臣有大喪,則君三年不呼其門。”《國語·晉語二》:“父母死為大喪。”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其人遂下,乃衣縗服者,曰:‘家有大喪,貧甚,不辦葬禮。伏知相公推心濟物,所以蔔夜而來。’” 林纾 《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難,大喪甫除,哀絃立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大喪”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指帝王、皇後或世子的喪事
    源自《周禮·天官·宰夫》記載的古代禮制,專用于描述最高統治階層的重大喪葬儀式。例如《周禮》提到“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鄭玄注解為“王、後、世子之喪也”。

  2. 指父母的喪事
    在傳統倫理中,父母之喪被視為家族最重大的事件,如《公羊傳》提到“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國語》亦強調“父母死為大喪”。

二、曆史背景與延伸
古代喪禮等級森嚴,帝王與父母的喪事均需遵循嚴格禮儀。例如《世說新語》記載王戒、和峤因“大喪”以孝聞名,體現了儒家思想對喪禮的重視。帝王大喪涉及國葬流程,而民間大喪則強調守孝制度。

三、現代用法與成語意義
現代語境中,“大喪”可引申為重大損失或打擊的比喻義,如“事業遭遇大喪”形容嚴重挫折。但此用法較罕見,多保留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四、例句參考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查閱《周禮》《世說新語》等文獻,或訪問、2、7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喪(dà s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極度悲痛或喪失重要的東西。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喪,總共有12個筆畫。下面是關于大喪的更多詳細信息: 來源:大喪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由“失去”和“人”的意義合并而來。它最初的寫法為“喪”,後來演變為現代字形“喪”。 繁體:大喪的繁體字為「大喪」。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大喪的寫法是使用手工刻寫或者毛筆書寫,字形有所變化。其中的“喪”字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區可能會有一些差異。 例句:1. 在她父親去世後,她陷入了一段漫長的大喪之中。 2. 這場自然災害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大喪。 組詞:大喪可以和其他字組成許多詞語,如大喪祭、大喪禮、大喪期等。 近義詞:悲痛、喪失、哀傷 反義詞:慶祝、歡樂、興奮 希望以上對大喪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