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喪的意思、大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喪的解釋

(1).指帝王、皇後、世子之喪。《周禮·天官·宰夫》:“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帥執事而治之。” 鄭玄 注:“大喪,王、後、世子之喪也。”

(2).父母的喪事。《公羊傳·宣公元年》:“古者臣有大喪,則君三年不呼其門。”《國語·晉語二》:“父母死為大喪。”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其人遂下,乃衣縗服者,曰:‘家有大喪,貧甚,不辦葬禮。伏知相公推心濟物,所以蔔夜而來。’” 林纾 《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難,大喪甫除,哀絃立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大喪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含義的古代禮制詞彙,其核心意義指帝王、皇後或直系皇族成員的喪事。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釋義:

  1. 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大喪特指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喪禮,如《周禮·天官·宰夫》中“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即指帝王或王後之喪。清代《清史稿·禮志》進一步明确,皇帝、皇後及皇太後去世均稱“大喪”,需舉國服喪。

  2. 曆史沿革

    • 周代将大喪分為三等:《禮記·王制》載“王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其中“崩”對應帝王級别的大喪。
    • 漢代起,大喪儀式形成固定流程,包含發喪、入殓、停靈等環節,如《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大喪,唯天子稱崩”。
  3. 文化内涵

    大喪制度承載着古代“天人感應”思想,如《白虎通義·崩薨》解釋“大喪”象征“天命更疊”,需通過占卜選定陵址。其禮儀規格也體現等級制度,如《唐會要》規定大喪期間禁婚嫁、停科舉。

  4. 相關詞語

    • 國喪:與大喪同義,但更強調國家層面的哀悼。
    • 駕崩:專指帝王去世的婉稱,如《宋史·禮志》載“天子曰崩,又曰晏駕,亦曰大行”。
    • 山陵崩:源自《戰國策》的隱喻表達,後成為大喪代稱。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漢語詞典》(2019版)、中華書局《周禮注疏》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大喪”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指帝王、皇後或世子的喪事
    源自《周禮·天官·宰夫》記載的古代禮制,專用于描述最高統治階層的重大喪葬儀式。例如《周禮》提到“大喪小喪,掌小官之戒令”,鄭玄注解為“王、後、世子之喪也”。

  2. 指父母的喪事
    在傳統倫理中,父母之喪被視為家族最重大的事件,如《公羊傳》提到“臣有大喪,君三年不呼其門”,《國語》亦強調“父母死為大喪”。

二、曆史背景與延伸
古代喪禮等級森嚴,帝王與父母的喪事均需遵循嚴格禮儀。例如《世說新語》記載王戒、和峤因“大喪”以孝聞名,體現了儒家思想對喪禮的重視。帝王大喪涉及國葬流程,而民間大喪則強調守孝制度。

三、現代用法與成語意義
現代語境中,“大喪”可引申為重大損失或打擊的比喻義,如“事業遭遇大喪”形容嚴重挫折。但此用法較罕見,多保留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四、例句參考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查閱《周禮》《世說新語》等文獻,或訪問、2、7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傲慢擺架子薄莫編造賓會逋逃之薮不知頭腦倡詶顫索鈔虜城建寵進春茶蔥綠麤頑達情觰沙典程滴乳洞霄祠恩勤反常行為斐變鳳竹革鞮共姜合與洪施謊言郊位精嚴坑埋空船亮棚龍化穆暢朋輩乾風凄靜奇勝欺僞齊章犬鋪權閹羣伍若者生財有道事功手令頌台速熟托乘後車韋脂窩鋪無妄之福霧障先次香國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