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大與嚴厲。《後漢書·循吏傳·王渙》:“ 永元 十五年,從駕南巡,還為 洛陽 令。以平正居身,得寬猛之宜。”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治家》:“治家之寬猛,亦猶國焉。” 唐 羅隱 《送汝州李中丞》詩:“理必資寬猛,謀須藉典刑。” 宋 葉適 《劉公墓志銘》:“公歷官大小各有意,隨其病傷,鍼石施焉,蘇愈而止,不執寬猛之偏術,仰人以徇己也。”
“寬猛”是一個漢語詞彙,指寬大與嚴厲的結合,常用于描述治理或處事中剛柔并濟的平衡之道。以下為詳細解釋:
“寬”指寬容、寬厚,“猛”指嚴厲、嚴格,合稱表示寬大與嚴厲兩種手段的配合使用。這一概念強調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管理方式,避免過于偏頗。
“寬猛”并非對立概念,而是互補的治理策略:
這一古代智慧至今仍具現實意義,適用于行政管理、教育等領域,提示決策者需在人性化關懷與制度約束間尋求平衡。
(注:相關解釋綜合自《後漢書》《顔氏家訓》等典籍記載)
寬猛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在性格或行為上既寬容溫和,又勇猛堅決。它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氣質或事物的特性,具有褒義。
寬猛的拆分部首為宀和犬,宀表示與房屋相關的事物,犬表示與狗有關的事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5畫。
寬猛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的《系辭篇》。《系辭篇》是《周易》的一部分,其中有一句話“悔過自新,可以造概寬猛。”意為改過自新,可以産生廣闊和勇猛。因此,寬猛在文化上被賦予了積極向上的含義。
寬猛沒有特定的繁體字形式,一般使用簡體字形式。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的差異。根據古代字形研究,寬猛的古時候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具體情況需要根據字形演變和文獻考證來确定。然而,由于字形研究并不是本文的重點,因此無法給出确切的古漢字寫法。
1. 他的性格寬猛,既能容忍别人的過錯,又勇往直前。
2. 這部電影展現了軍人寬猛的氣魄和堅定的信念。
寬容、溫和、勇猛、堅決
豁達、剛毅、堅強、大度
狹隘、軟弱、膽怯、嬌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