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立言的意思、立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立言的解釋

[expound one's ideas in writing; achieve glory by writing] 樹立精要可傳的言論;亦指著書立說

詳細解釋

(1).指著書立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孔穎達 疏:“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其身既沒,其言尚存。”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摛鋭藻以立言,辭炳蔚而清允者,文人也。” 魯迅 《呐喊·阿Q正傳》:“這足見我不是一個‘立言’的人,因為從來不朽之筆,須傳不朽之人。”

(2).泛指寫文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

(3).立論;提出某種見解或主張。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關于籌備立憲的谕旨與奏折》:“臣等再三細繹,立言雖或過激,而究非狂悖之談。”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拳術與拳匪》:“譬如說某地風氣閉塞,也未必無一二開通的人,但記載批評,總要據大多數立言,這一二人決遮不了大多數。” 郭沫若 《盲腸炎·向自由王國的飛躍》:“如在承認我的解釋上立言。則我的證據雖然隻有一個,而 河上博士 是連一個也沒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立言"是漢語詞彙體系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概念。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立言"指通過著述或學說建立思想體系,其核心含義是"創立學說,提出具有永恒價值的言論",強調通過語言文字實現思想傳承。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記載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被儒家視為實現人生價值的三不朽準則之一。

從語義結構分析,《古代漢語辭典》指出"立"字取"樹立、建立"之義,"言"則包含"學說、主張"雙重指向,構成動賓結構的哲學表述。在曆史演進中,《說文解字注》揭示該詞從單純的語言表達,逐漸發展為特指具有系統性的理論構建,尤其在宋明理學中成為學者追求學術建樹的核心目标。

《中國哲學大辭典》特别強調其文化内涵包含三個維度:一是思想原創性,要求突破既有學說框架;二是體系完整性,需形成自洽的理論架構;三是實踐指導性,需具備社會應用價值。這種多維要求使"立言"區别于普通的言論表達,成為中華文化中對思想創造力的最高期許之一。

現代語言應用中,《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該詞時注明其使用語境已擴展至學術創新、文藝創作等領域,既保持古典的莊嚴性,又衍生出鼓勵知識創新的時代特征。當代語言學家在《漢語詞源演變考》中證實,該詞的語義穩定性跨越兩千年,印證了中華文化對思想傳承的持續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立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核心定義

指通過著書立說、發表言論等方式,創立具有傳承價值的學說或思想體系。其核心在于将個人思想轉化為可傳播的文字或言論,實現精神不朽(《左傳》稱“雖久不廢”為“三不朽”之一)。

二、文化内涵

  1. 儒家“三不朽”之一
    與“立德”“立功”并列,代表人生最高追求層次:

    • 立德:道德修養
    • 立功:功業建樹
    • 立言:思想傳播
  2. 傳播特性
    需具備廣度(受衆數量)與深度(代際傳承時間),如《論語》跨越千年仍被傳誦。

三、表現形式

四、評價标準

需滿足兩點:

  1. 思想獨創性(“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2. 社會價值(“于人有益”)

五、現代意義

不再局限于經典著述,凡通過系統化表達對他人産生持續積極影響的思想成果,均可視為立言,如科學理論、文化評論等。

注:更多古籍原文可參考《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及《文心雕龍》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耨達池拜家慶避殿財賂蒼鸾辭趣寸隙錯金頓絕頓開茅塞蜚屍棼集槀本詭把戲歸口旱船浩然黑彜河山帶砺禾易弘朗槐子護理見羹見牆腳指跏婆機幹寖成驚避幾務觊欲居下讪上開寤康功憐香惜玉躐遷溜坡緑藻麥片毛囊媒紅鳴駒牧群難點南燕噗裡噗通千秋萬世敲枰清慎求解灑心更始伸述石脂水嵩山嵩室痰喘讬寵外寵烏鵲橋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