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笄總的意思、笄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笄總的解釋

謂插笄束發。亦借指成年。《禮記·内則》:“子事父母,雞初鳴,鹹盥漱,櫛縰笄總。” 鄭玄 注:“總,束髮也。” 孔穎達 疏:“笄者,著縰既畢,以笄插之。”《南史·王思遠傳》:“ 景素 女廢為庶人, 思遠 分衣食以相資贍。年長,為備笄總,訪求素對,傾家送遣。” 明 朱鼎 《玉鏡台記·刺繡》:“日上紗窗,對菱花笄總,雙蛾濃畫,輕拂羅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笄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jī zǒng,其核心含義為插笄束發,并引申為女子成年 的象征。以下是具體解釋及相關文化背景:


一、詞義解析

  1. 笄(jī)
    指古代漢族女子用以固定發髻或帽子的簪子,材質多為骨、玉、金屬等。笄不僅是日常發飾,更是禮儀中的重要器物,尤其在成年禮中使用()。

  2. 總(zǒng)
    此處意為“束發”,即将頭發梳理後盤成發髻并用笄固定。

  3. 笄總
    合指女子通過插笄束發完成成年儀式,即及笄(女子15歲成人禮),标志着可以婚嫁并承擔社會責任()。


二、文化背景

  1. 笄禮儀式
    笄禮是古代女子的成人禮,與男子的冠禮對應。流程包括三次加笄(象征不同成長階段)、更換禮服、取字、聆訓等環節,體現對女性品德與責任的期許()。

  2. 年齡與意義

    • 傳統:女子15歲行笄禮(稱“及笄”),若未許嫁則延至20歲。
    • 現代:部分複興儀式将年齡調整為18歲,與高中畢業時間銜接,強調獨立與責任()。

三、相關延伸


四、文獻參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笄禮流程或相關文物,可查閱古籍《儀禮》或考古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笄總》的意思

《笄總》是一個成語,意為指點江山、總攬全局。通常用來形容有智謀、才幹出衆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笄總》由“⻜”(飛)和“豕”(豬)兩個部首組成。它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笄總》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傳說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聰明的宰相名叫主簿。他精通軍事和政治,為國家做出了許多貢獻。後來,他被封為“笄總”。這個稱號代表他的智慧和才幹。

繁體

繁體字中的《笄總》仍然保持着相同的意思,寫作「筓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有不同的字形和書寫方式。《笄總》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筓總」,部分文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是我們公司的笄總,智慧過人,能夠一眼看出問題的本質。

2. 她展現出了作為一名年輕領導者的笄總才幹,在困難的時候帶領團隊取得了成功。

組詞

1. 智謀過人

2. 才幹出衆

3. 總攬全局

近義詞

1. 聰明絕頂

2. 才智出衆

3. 智勇雙全

反義詞

1. 愚笨無能

2. 無知無能

3. 讓人失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