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急。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狄梁公》:“兩眼為贅所縋,目睛翻白,痛楚危亟,頃刻将絶。” 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 歸德 失守, 汴省 危亟。”
"危亟"是由"危"與"亟"構成的複合詞,在漢語詞彙體系中屬于文言色彩濃厚的書面用語。從構詞法分析,"危"字本義為高處,引申指不穩定、不安全的狀态,《說文解字》釋為"在高而懼也";"亟"字甲骨文象人立于天地之間,本義為急迫,段玉裁注《說文解字》稱"凡敏疾曰亟"[參1]。
二字複合後,"危亟"特指事物處于雙重緊急狀态:既包含危險性的客觀存在,又強調緊迫性的時間維度。該詞常見于古代典籍,《後漢書·隗嚣傳》載"安危之訣,正在今日"即暗合此意[參2]。現代漢語中多用于描述重大危機事件,如《人民日報》曾以"危亟時刻顯擔當"評價突發事件中的應急響應[參3]。
從語義場角度觀察,"危亟"與"危急"構成近義關系,但前者更側重書面語體的莊重感與時間緊迫感。在語法功能上,主要充當謂語或定語,如"國運維艱,危亟存亡之際"(謂語用法),"危亟态勢"(定語用法)等[參4]。
參1:許慎《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本 參2: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參3:《人民日報》2019年特刊 參4: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商務印書館
“危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wēi jí,意為“危急”,多用于形容情況緊迫、危險的狀态。
詞義與結構
使用場景
相關延伸
建議在閱讀古文或曆史資料時注意該詞,日常交流更推薦使用“危急”等現代常用表達。
白帻八景薄室畢老辍水竄辱蹴蹋纛遫東牆處子額徵放鷹逐犬封錫嘎嘣脆溝子鼓外圈畫屏春火辰挾冊澗井醮會嚼吞腳子家禽吉館計慮徑絕金水橋究詳開飯苛留孔融口小類會流借龍睜虎眼鹭鹚秘而不洩明庭片甲屏竄婆蘭潛戢欺魄桼政榮羨生就鉎澀世口收襜收堂客祀土唐夷鐵爐同天節駝載無始無終務須響遏行雲仙韻夏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