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2-789)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官至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有《女耕田行》、《屯田詞》等名篇。後人輯有《戴叔倫集》。
戴叔倫(約732—約789),唐代中期著名詩人,字幼公(或作次公),潤州金壇(今江蘇金壇)人。以下從多個方面綜合解析其生平與文學貢獻:
家世與志向
出身士族,遠祖為東晉名士戴逵(戴安道)及其兄弟戴逯(戴安丘)。家族既有隱逸傳統,又有仕途功名追求,戴叔倫亦融合二者,既積極入世為官,晚年又上表自請為道士。
仕途經曆
曾任新城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等職,政績卓著。貞元五年(789年)卒于任所。
詩歌主張
提出“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強調詩歌意境的朦胧美與想象空間,對後世“神韻說”有重要影響。
創作題材
戴叔倫被後人視為中唐詩歌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作品兼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色彩。其詩文集《戴叔倫集》流傳後世,部分詩作收錄于《全唐詩》。
小知識:他與韋應物同屬中唐詩人群體,常被并稱比較,但戴詩更注重社會寫實,韋詩則偏重自然意境。
戴叔倫是一個人名,指的是古代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
戴字的部首是戈,共有7個筆畫。
叔字的部首是又,共有5個筆畫。
倫字的部首是人,共有6個筆畫。
戴叔倫是一個姓氏加名字的組合,姓戴,名叔倫。
戴叔倫(繁體字)
戴叔侖(古漢字寫法)
1. 戴叔倫是唐朝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
2. 我是戴叔倫的忠實粉絲。
戴氏、戴姓、叔倫、戴家、叔倫家族等。
戴公、叔倫先生、戴先生等。
無此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