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瘦貌。 宋 葉適 《<羅袁州文集>序》:“其據案生面凜然,政足以蘇息其民;退食寒質臞然,文足以黼藻其身。” 元 薩都剌 《贈别鹫峰上人》詩引:“頃之,相會閣上,臞然如鶴,悠然如雲。” 明 唐順之 《蔡南村壽詩》:“我識 南村 叟,臞然一逸民。” 清 戴名世 《倪生詩序》:“生之父臞然老儒,傷其子之早世,為刻其詩若幹首。”參見“ 臞儒 ”。
“臞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ú rán,主要用于文學或古典語境中,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側重體态清瘦
古籍中多用于描述文人、隱士等清雅脫俗的形象。例如:
側重病弱憔悴
部分語境中隱含因身體虛弱或操勞過度而面色蒼白,如《查字典》解釋為“因病或勞累而憔悴”。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的文獻來源。
《臞然》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善良、純真的意思。
《臞然》的部首是衣,總共有12個筆畫。
《臞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論語·衛靈公》一章中。當時的寫法為「褠然」,後來經過演變,改為了現在的「臞然」。
在繁體字中,臞然的寫法為「褌然」。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臞然的寫法為「褠然」。褠意為衣褛不整,所以褠然的形象描述了一個穿着衣衫不整的樣子,引申為善良純真。
1. 他那臞然的笑容讓人覺得溫暖而舒心。
2. 她的心靈裡充滿了臞然的品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保持善良。
3. 這個孩子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純真而臞然的感覺。
臞然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臞然無邪、臞然可愛等。
近義詞:善良、純真、天真。
反義詞:心機、狡猾、欺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