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燔玉的意思、燔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燔玉的解釋

古代祭天神之玉。祭畢,焚之而升煙,故名。《舊唐書·王起傳》:“ 梁 代 崔靈恩 撰《三禮義宗》雲:‘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禮神,一則燔之。禮神者,訖事卻收;祀神者,與牲俱燎。’”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四:“前代禮神,有祭玉燔玉二品;今獨燔玉,無乃闕禮文邪?”參見“ 燔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燔玉”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用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定義
    燔玉指古代祭祀天神時使用的玉器。祭祀結束後,玉器會被焚燒以升煙達天,故名“燔玉”。這一儀式與“燔柴”(焚燒祭品)相關,屬于祭天禮儀的重要環節。

  2. 儀式細節
    根據《舊唐書·王起傳》記載,祭天時需準備兩種玉:一種用于禮敬神靈(禮神玉),祭祀後收回;另一種則與祭牲一同焚燒(燔玉),象征将祭品送達天神。宋代龐元英《文昌雜錄》也提到“燔玉”是祭祀禮儀的組成部分。

  3. 引申争議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毀壞珍貴之物”。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是基于字面義的引申,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燔玉”主要指古代祭祀焚燒的玉器,屬于禮制範疇;其作為成語的比喻用法并非主流含義,需謹慎使用。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禮義宗》《舊唐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燔玉(fán yù)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 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意思是将玉石燒毀或焚燒。燔玉的部首可以拆分成“火”和“玉”,其中“火”表示火焰、火災等,而“玉”則代表美玉、貴重的寶石。漢字“燔”的部首是“火”,共有4畫,而“玉”的部首是“王”,共有5畫。 燔玉這個詞的來源和繁體相差不大,是以繁體字形式保留至今。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有時用“燒毀離開”的含義來表達燔玉,也可以用“火燒玉”這種形式進行書寫。以下是一個例句:“為了表達他永遠不會原諒的憤怒,他決定燔玉了他們送給他的玉佩。” 組詞上,可以通過組合與“燔”和“玉”相關的其他詞語來擴展詞彙,如“燔香”、“燔金”、“玉器”、“玉石”等。與“燔玉”相近的意思詞語有“焚琴煮鶴”(指燒掉珍貴的樂器和鳥類)和“焚書坑儒”(指毀掉書籍和害死學者)等。而與燔玉相反的詞則是“珍愛”、“保存”等,因為這些詞強調保護和保存珍貴物品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