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主的意思、蕩主的詳細解釋
蕩主的解釋
别帥,副将。《陳書·高祖紀上》:“盪主 戴冕 、 曹宣 等攻拔 果林 一城,衆軍又剋其四城。”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奡盪舟》:“古人以左右衝殺為盪陳,其鋭卒謂之跳盪,别帥謂之盪主。”
詞語分解
- 蕩的解釋 蕩 (蕩) à 清除,弄光:蕩平。掃蕩。蕩除。傾家蕩産。 洗滌:洗蕩。滌蕩。蕩口(漱口)。 搖動:搖蕩。蕩漾。蕩槳。 行為不檢,不受約束:蕩逸。放蕩。浪蕩。蕩子。 * 。狂蕩。蕩檢逾閑。 四處走動:遊蕩
- 主的解釋 主 ǔ 權力或財物的所有者,家庭的首腦:主人。物主。失主(失掉財物的人)。當家作主。 舊時臣子稱君王,下級稱上級,仆人稱家主:君主。主上。 對事物的意見或認為應當如何處理,決定:主張。主見。主意。主義
網絡擴展解釋
“蕩主”一詞在中文中有兩種主要解釋,其含義因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古代軍事術語(常見解釋)
指副将或别帥,即軍隊中次于主将的指揮官。這一用法多見于曆史文獻:
- 來源:出自《陳書·高祖紀上》,記載南朝陳霸先率軍作戰時,“盪主戴冕、曹宣等攻拔果林一城”。
- 延伸:清代顧炎武在《日知錄·奡盪舟》中進一步解釋,古代将左右沖鋒的戰術稱為“盪陳”,精銳士兵稱“跳盪”,副将則稱“盪主”。
二、文學形象描述(較少見)
形容風度豪放不羁的人物,這一用法可能與《紅樓夢》相關,但具體出處存疑。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形容某人生活方式自由灑脫。
補充說明
- 讀音:均讀作dàng zhǔ。
- 使用建議: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曆史文獻中多為軍事職位,而文學或現代語境可能偏向性格描述。
如果需要進一步考證具體文獻出處,可參考《陳書》《日知錄》等古籍,或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蕩主(dàng zh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拆分部首為草木和主。其中,草木表示植物的意思,主表示掌管、主宰的意思。所以,蕩主可以理解為植物的主宰或者植物的統治者。
蕩主的拆分部首包括:“草”部首表示與植物相關的意義,“木”部首表示與木頭、木材等木制品相關的意義。而筆畫方面,“草”部首由五畫組成,“木”部首由四畫組成。
“蕩主”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考究,但可以推測它可能與古代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崇拜有關。在古代,人們對植物的意義和作用有深刻的認識,認為植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蕩主”這個詞可能形成于這種古人的觀察和思考。
在繁體字中,“蕩主”可以寫作“蕩主”,這是繁體字的形式。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對于“蕩主”這個詞,其古代漢字寫法應該與現代漢字寫法相似,無過多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蕩主"的例句:
1. 他是這片森林的蕩主,掌管着每一棵樹木的生長。
組詞:蕩漾、主宰、宰制
近義詞:統治者、霸主、主宰者
反義詞:被征服、屈服、從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