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豁達的襟懷。 唐 白居易 《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閑官。” 宋 陸遊 《龜堂獨酌》詩:“曠懷與世元難合,幽句何人可遣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癡且不諱。”
“曠懷”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àng huái,指豁達的襟懷,常用于形容人心境開闊、思緒深遠的狀态。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由“曠”(空曠、廣闊)和“懷”(心懷、思緒)構成,字面意為“廣闊的心胸”,引申為豁達、開闊的襟懷。例如,唐代白居易《酬楊八》中“君以曠懷宜靜境”即表達友人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出處與用法
近義與關聯詞
近義詞包括“豁達”“曠達”,反義詞如“狹隘”“拘謹”。部分語境中也可與“逸興”“幽思”等詞關聯,體現開闊心境與深遠思緒的結合。
補充說明
需注意“曠”字本身也含“空闊”(如“曠野”)和“荒廢”(如“曠課”)等義項,但“曠懷”僅取“心境開闊”的引申義。
總結來看,“曠懷”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強調一種超越世俗紛擾、包容萬物的精神境界。如需更多例證,可參考古典詩詞或《漢語大詞典》相關條目。
曠懷是一個表示心情郁悶、無所寄托的詞語。它将一種内心深處的空虛和迷茫表達了出來。
曠懷的部首是心,曠懷的拆分筆畫是丿一丶。
曠懷是由曠和懷兩個字組成。曠表示空虛、荒廢,懷表示抱思念之情。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表達内心空虛、惆怅不安的詞彙。
曠懷的繁體字為曠懷。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曠懷的寫法為曠懷。
他孤獨地站在山巅上,心中充滿了曠懷之情。
曠懷心情、曠懷無依
愁悶、憂傷、郁悶
愉快、歡暢、滿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