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月的意思、旦月的詳細解釋
旦月的解釋
漢 許劭 與其從兄 靖 有高名,喜論鄉黨人物,每月更其品題,人稱“月旦評”。見《後漢書·許劭傳》。後因以“旦月”謂品評人物。《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隋陳叔明墓志》:“二子連環,高談旦月。”
詞語分解
- 旦的解釋 旦 à 早晨:旦暮。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表示某一天,亦指農曆的初一日: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傳統戲劇裡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旦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需結合曆史典故和現代解釋來理解:
一、主要含義(品評人物)
-
詞源典故
源自東漢時期許劭與許靖的“月旦評”。據《後漢書·許劭傳》記載,兩人每月初一(旦日)品評鄉黨人物,形成“月旦評”的傳統,後以“旦月”代指對人物的評價或品鑒。
-
現代釋義
引申為對人物、事物的評論或鑒定,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例如:“高談旦月”表示對人物才能的深入探讨。
二、其他解釋(時間概念)
部分詞典提到“旦月”可拆解為“旦”(清晨)與“月”(夜晚),表示從早到晚的時間延續,或泛指時間段。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較少見,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需謹慎使用。
三、使用場景
- 文學創作:多用于詩詞、曆史類文本,強調對人物才能的評述,如“二子連環,高談旦月”。
- 日常交流:因語義較生僻,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更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專業文獻。
四、總結
“旦月”的核心含義源于東漢人物品評傳統,現代使用時建議優先考慮這一解釋,時間相關的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後漢書·許劭傳》及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旦月(dàn yuè)一詞的意思是指黎明時的月亮,又被稱為“曙月”或“朝霞”。旦月可以形容夜晚逐漸轉向白晝的過程中,還未完全褪去的月亮。
根據《康熙字典》,旦月的拆分部首是“日”和“月”,筆畫數為五畫。其中,“日”表示太陽,而“月”表示月亮。兩者結合在一起,寓意着日出時月亮依然挂在天空中。
《康熙字典》中未明确給出旦月一詞的來源,但據考證,該詞最早見于古代文獻中的典籍和詩歌中,被廣泛應用于描繪黎明時刻的場景。
旦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旦」和「月」,沒有顯著的差異。因為繁體字和簡體字的發展可以追溯至古代,對于一些常見的詞語,在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并未發生較大的變化。
在古時候,漢字寫作風格多種多樣,旦月的字形也有所不同。經過曆史的發展演變,旦月的寫法逐漸固定為今天的形式。
以下是關于旦月的例句:
1. 清晨的天空中,餘晖依然明亮,旦月挂在東方。
2. 旦月初升,萬象盡顯。
3. 鳥兒在旦月的陪伴下開始歡快的歌唱。
關于旦月的組詞,可結合其他名詞進行組合,如旦月初升、旦月皓空等。而旦月的近義詞有曙光、黎明等。反義詞則可以是落月、夜晚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将隨時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