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下衡的意思、下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下衡的解释

即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仪式,以手至地而头加手上。《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顙。”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拜者必跪。拜手,头至手也,不至地,故曰平衡。稽首亦头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稽顙则头触地,故直曰至地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下衡"是一个相对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需要结合古代文献和工具书进行解读。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注疏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下衡"指古代车马结构中位于车辕前端、位置较低的横木。其作用是与车轭(套在牛马颈上的曲木)相连,固定车辕与轭的位置,是车体结构的关键部件。

文献依据:

《周礼·考工记·輈人》记载:"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上纲下纲,上衡下衡。" 东汉郑玄注:"衡,轭也。上衡,谓辕端横木,驾马领者;下衡,则轭下横木,缚轭者。" (《周礼注疏·卷三十九》)


二、词义辨析

  1. 与"上衡"的区别:

    • 上衡:位于车辕前端上方,直接架于马颈之上(即车轭本体)。
    • 下衡:位于车轭下方,用于连接车轭与车辕的横木,起加固作用。

      唐代贾公彦疏:"上衡是舆前辕端横木,下衡则轭下横木。上衡高,下衡低,故分上下。"

  2. "衡"的引申义:

    "衡"本义为绑在牛角上防止顶人的横木,后泛指横向构件(如秤杆、车辕横木)。"下衡"之"衡"取车辕横木义,属古代车辆专名。


三、现代应用与考据

现代汉语中,"下衡"一词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考古领域。例如: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中华书局影印阮元校刻本。
  2. 戴震《考工记图》,收录于《戴震全集》,清华大学出版社整理本。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衡"字条,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下衡”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跪拜仪式,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定义

“下衡”即“稽首”,属于古代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需双手触地,并将额头轻触手背以示敬意。该词最早见于《荀子·大略》,与“平衡”(普通跪拜)、“稽颡”(叩头至地)共同构成古代礼仪的三种形式。

2.动作分解

3.文献出处

《荀子·大略》记载:“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至地曰稽颡。”清代学者郝懿行在《荀子集解》中进一步注解:“稽首亦头至手,而手至地,故曰下衡。”

4.现代释义

现代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将其定义为古代跪拜仪式的专称,现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相关礼仪对比,可参考《周礼》《礼记》等古籍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矮矮实实八字眉椑榼变几鄙称兵家不回搀天持分樗博吹筒疵面殆庶倒杖策地上天宫东沙群岛二流大挂恶说斐韡刚忍弓子句当孤孩贵庾瞽叟洪水位急件稉稻金仆酒中八仙夸功涝池累屋重架两肋插刀靓袨莅会厘然离任漫涎卯生美士棉织品赧颜苟活偏蚀弃繻郎驱忙任娠软腭软资源少歌太廓桃三李四田父之获庭实通俗读物逶媠文鸡贤辟孝帛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