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渡。謂河水幹涸。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颍水》:“暘旱輟津,而石潭不耗,道路遊憩者,惟得餐飲而已。”
“辍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辍津(拼音:chuò jīn)指斷渡,即因河水幹涸導緻渡口無法通行。該詞多用于描述自然幹旱對河流的影響。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北魏郦道元《水經注·颍水》:“暘旱輟津,而石潭不耗,道路遊憩者,惟得餐飲而已。”
此句意為:幹旱使渡口斷流,但石潭水量未減,路人隻能在此飲水休息。
用法示例
現代可引申為因資源枯竭或環境變化導緻的功能中斷,例如:“連年幹旱,河道辍津,昔日繁忙的碼頭已荒廢。”
若需進一步查閱原始文獻或更多用例,可參考《水經注》相關章節或權威漢語詞典。
辍津(chù jīn)是一個由六個字的詞語,意思是停止學習或中途辍學。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辍”和“津”,“辍”是指停止、中止,而“津”則表示學校。因此,辍津一詞指的是停止在學校學習。
辍津的拆分部首為“辍”和“津”。其中,“辍”的部首是辶,總筆畫數為8;“津”的部首是水,總筆畫數為9。
辍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古代漢字形體演變時期,辭書中就有類似的詞彙。辍津的義項在《辭海》中首次收錄,并逐漸成為大衆詞彙,用來形容學習中的中途停止。
辍津的繁體字為「輟津」。
在古代的寫法中,辍津也曾有不同的字形。例如,《說文解字》中将辍津寫作「輟濟」,其中的「濟」在現代寫法中被替換為「津」。
1. 他因家庭困難不得不辍津,去打工維持生計。
2. 我們應該努力避免辍津,持續學習求取更好的未來。
辍學、辍課、辍工、辍筆
退學、停學、中途放棄學業
繼續學習、持續學業、畢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