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恶直丑正的意思、恶直丑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恶直丑正的解释

谓使奸邪者改恶从善。 汉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迁 徐州 刺史,百司震肃,饕餮风靡,恶直丑正。”

嫉害正直的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杨伯峻 注:“恶、丑同义,直、正同义,恶直即丑正,同义复语。言嫉害正直者。”《宋书·臧质传》:“而恶直丑正,实繁有党。” 清 戴名世 《祭钱云瞻文》:“呜呼!世之恶直丑正久矣。” 章炳麟 《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恶直丑正"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字面、出处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一、字面释义

二、出处与经典释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儒家经典《春秋左氏传》(即《左传》)。在《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记载:“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这句话的背景是晋国贤臣叔向(羊舌肸)因正直而遭人嫉恨陷害。晋国另一位贤臣司马叔游引用这句话来评论此事,意指社会上厌恶、诋毁正直之士的人确实有很多。

三、引申义与核心内涵 “恶直丑正”的核心内涵在于揭示了人性或社会风气中一种阴暗面:

  1. 嫉贤妒能: 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心怀嫉妒。
  2. 排斥异己: 因正直之士往往不随波逐流、敢于直言,可能触犯某些人的利益或权威,故被其视为异己而加以排斥、打压。
  3. 是非颠倒: 将正直、公正的行为视为眼中钉,反而以丑化、诋毁的方式对待之,反映了价值观的扭曲。

四、现代用法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多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形容或批判那些容不下正直之士、专门打击迫害好人的行为或风气。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表达对这种行为的谴责。例如:“在那个昏聩的年代,恶直丑正之风盛行,许多忠良之士惨遭迫害。”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恶直丑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憎恨、排挤正直的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解释
    该成语由“恶”(憎恨)、“直”(正直)、“丑”(丑化)、“正”(公正)四个字组成,通过并列结构强调对正直与公正的敌视态度。

    • 其中,“恶”与“丑”为动词,表示厌恶、诋毁;“直”与“正”为名词,指代正直的人或行为。
  2. 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恶直丑正,实蕃有徒。”杨伯峻注解为“嫉害正直者”。
    • 汉代蔡邕在《太尉汝南李公碑》中引用此语,形容官场中嫉贤妒能的现象。

二、用法与示例

  1. 语法功能
    多用于书面语,作谓语或定语,如章炳麟《菌说》:“若专以是非枉直相角,则天下皆恶直丑正者矣。”

  2. 近义表达
    与“嫉贤妒能”“党同伐异”含义相近,但更强调对正直品性的针对性排斥。

三、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左传》原文或蔡邕碑文(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挨次柏谷八面莹澈宾将部领采问查点称是床帏耽研点金成铁调习叠金黄定业端闱棼棼风胡辘干嘉工棚谷璧鼓翼还珠合浦监抚疆塍艰苦卓絶尽爱臼杵絶响兰汤两个林叟离题太远六联卖国求荣马价绢明日黄花明庭溺爱偏杯朴鲠辟忌掐尖落钞敲诈绳规沈抑实施衰倦水还火归説喜俗间堂餐桃花洞桃蹊柳陌陶土挑字眼味精无从呜哩哇啦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