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遠的意思、無遠的詳細解釋
無遠的解釋
(1).謂無論多遠之處。《書·洛诰》:“彼裕我民,無遠用戾。” 晉 陸機 《謝平原内史表》:“皇澤廣被,惠濟無遠。”
(2).指杳無涯際。 晉 習鑿齒 《與釋道安書》:“乘不疾之輿,以涉無遠之道;命外身之駕,以應十方之求。”參見“ 無遠弗屆 ”。
(3).不要疏遠。《詩·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高亨 注:“無遠,即不要疏遠。”
詞語分解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 遠的解釋 遠 (遠) ǎ 距離長,與“近”相對:遠方。遠道。遠程。遠景。遠足(較遠的徒步旅行)。遠見(遠大的眼光)。遠慮。遠謀。遠客。遙遠。遠走高飛。舍近就遠。 時間長:遠古。遠祖。長遠。永遠。 關系疏,不親密
專業解析
“無遠”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指不分遠近、無論距離多遠,強調普遍性、無差别性或影響力/關懷的廣博性。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典籍的詳細解釋:
-
字面與基本義:不分遠近,無論距離多遠
- 這個含義直接由“無”(沒有、不論)和“遠”(空間、時間或關系上的距離大)組合而成。
- 例證: 《尚書·大禹谟》:“惟德動天,無遠弗屆。”(隻有德行能感動上天,無論多麼遙遠的地方都能到達。) 這裡強調德行的感召力不受空間限制。
- 來源: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第7卷第1頁對“無遠”的釋義。
-
引申義:普遍、周遍、沒有遺漏
- 由“不分遠近”引申,指涵蓋一切,沒有例外或疏漏,常用于描述君王或統治者的恩澤、教化或政策的普及。
- 例證: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無遠無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無論遠近,都用刑罰懲處其罪惡,用德政表彰其善行。) 指政策施行于所有臣民。
- 來源: 王引之《經義述聞·爾雅中》(中華書局,1985年影印本)在相關條目中闡釋了“無遠”表“周遍”的用法。
-
引申義:不疏遠、親近
- 在特定語境下,“無遠”可以表示不因關系疏遠而區别對待,即親近、不疏離。
- 例證: 《尚書·盤庚中》:“予罔厲爾衆…無遠用戾。”(我不會傷害你們衆人…親近(你們)以使你們安定。) 此處“無遠”與“罔厲”(不傷害)并列,表達安撫、親近之意。需要注意,此義項相對少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 來源: 此義項在《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2版)第1610頁“遠”字條下的相關複詞解釋中有提及。
“無遠”的核心意義在于否定距離的限制,強調普遍性、包容性和廣博性。它最常用于描述影響力(如德政、教化、關懷)能夠到達任何遙遠的地方,覆蓋所有對象(不分親疏遠近)。在現代漢語中,它主要保留在成語“無遠弗屆”(沒有什麼遠的地方是到不了的,形容影響範圍極廣)和一些書面語或引用古語的語境中。
網絡擴展解釋
“無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無論多遠之處
指不受地理距離限制,強調範圍或影響的廣泛性。例如《尚書·洛诰》中“無遠用戾”表示恩澤遍及遠方。現代用法如“網絡世界無遠弗屆”,形容信息傳遞無邊界。
-
杳無涯際
形容空間或境界的遼闊無邊。晉代習鑿齒曾用“無遠之道”比喻廣袤無垠的領域。
-
不要疏遠(古義)
在古漢語中可作勸誡,如“無遠”即“勿遠”,表達希望保持親近關系的含義。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 情感表達:常用于描述深厚的人際關系,如親情、友情,體現情感跨越距離的特性。
- 成語關聯:衍生出“無遠弗屆”(無所不及)、“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成語,強調遠見與全局觀。
三、古籍與現代例證
- 古籍例:陸機《謝平原内史表》中“惠濟無遠”,指恩惠遍及遠方。
- 現代例:如“電子郵件無遠弗屆”,突顯科技突破空間限制的特點。
提示:不同語境下含義可能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飽以老拳荜門不顯山,不顯水常起居讒口铄金鏟滅吃糖慈澤翠藍村謡戴纴蕩逸得籌而降額外主事泛決富中管山吃山﹐管水吃水關系戶骨肉恒固紅緑帖謊喳呼缋緌活化石戶庭将門交疏校書解除集事際限客伏跨邁餽挽浪梗臘序糲粢曆曆可見柳堤樓樓買哄民房阙悮冗細搔動山池上升善吏蛇書束囊碎首縻軀所望塌方棠銕外門尪弊危淺聞名忻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