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無論多遠之處。《書·洛诰》:“彼裕我民,無遠用戾。” 晉 陸機 《謝平原内史表》:“皇澤廣被,惠濟無遠。”
(2).指杳無涯際。 晉 習鑿齒 《與釋道安書》:“乘不疾之輿,以涉無遠之道;命外身之駕,以應十方之求。”參見“ 無遠弗屆 ”。
(3).不要疏遠。《詩·小雅·伐木》:“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高亨 注:“無遠,即不要疏遠。”
“無遠”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無論多遠之處
指不受地理距離限制,強調範圍或影響的廣泛性。例如《尚書·洛诰》中“無遠用戾”表示恩澤遍及遠方。現代用法如“網絡世界無遠弗屆”,形容信息傳遞無邊界。
杳無涯際
形容空間或境界的遼闊無邊。晉代習鑿齒曾用“無遠之道”比喻廣袤無垠的領域。
不要疏遠(古義)
在古漢語中可作勸誡,如“無遠”即“勿遠”,表達希望保持親近關系的含義。
提示:不同語境下含義可能側重不同,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如需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無遠》是一個成語,意為沒有距離,表示兩地之間的距離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它常常用來形容友誼或愛情的深厚無法被距離阻擋的情感。
《無遠》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無(wú)和遠(yuǎn)。
部首:無的部首是一,遠的部首是辶。
筆畫:無有四畫,遠有七畫。
《無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無衣》中。書中寫道:“無遠我來”。後來,這個成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并流傳至今。
繁體字中,無的另一種寫法是無,遠的另一種寫法是遠。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例如,無在古時候的書寫形式是一口并列的彎曲形狀,遠的形狀則稍微有些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形态。
1. 我們的友誼是無遠弗屆的。
2. 距離無法使我們的愛情變得有遠近。
3. 即使無法見面,我們心靈的距離卻是無遠。
1. 無端:沒有原因的,沒有根據的。
2. 無辜:沒有過錯,沒有罪行。
3. 無盡:沒有盡頭,沒有限制。
1. 萬裡無障:意思相似,表示沒有任何障礙。
2. 遙不可及:意思相近,表示遠到無法觸及的地方。
有遠:表示存在距離,相反于無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