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塌方的意思、塌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塌方的解釋

(1) [cave in]∶塌陷或下落,尤指坑道頂部塌陷

老礦塌方了。

(2) [landslide; landslip]∶斜坡上的岩石、土或人工堆積物在重力影響下迅速下滑

詳細解釋

土石方塌落。道路、堤壩等旁邊的陡坡因風化、水浸、震動等影響或坑道、隧道、礦井的頂部因土質岩層松軟突然坍塌。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三章:“ 老李頭 !你們那個工點,有幾個地方可能塌方。” 陳卓乾 《兩顆流彈》:“慢慢地公路出現了塌方,塌了的地方被農民開成菜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塌方是漢語中描述地質或工程結構失穩現象的複合詞。從構詞法分析,“塌”指土石結構因重力作用發生垮落,“方”在此處為量詞,表示災害發生的規模或範圍,組合後特指山體、隧道等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導緻的局部崩塌事故。

根據《工程地質學術語标準》(GB/T 50266-2013),塌方形成需滿足三個力學條件:岩土體抗剪強度低于剪切應力、存在臨空面、具備失穩觸發因素。常見類型包括降雨滲透導緻的浸潤型塌方、震動誘發的沖擊型塌方、凍融作用形成的裂隙型塌方等。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岩土工程事故分析》記載,2003-2020年間我國登記在冊的塌方事故中,73.6%與地下水位變化直接相關。典型案例如成昆鐵路沙馬拉達隧道塌方,經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鑒定,主因是頁岩遇水軟化導緻圍岩承載力下降。

防護措施依據《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GB 50330-2013)要求,須實施地質雷達監測、預應力錨杆加固、截排水系統設置等三級防護體系。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實驗數據顯示,綜合防護可使塌方概率降低82%以上。

網絡擴展解釋

塌方是指自然或工程結構中因地質條件、外力作用等因素導緻的土石坍塌現象,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定義與基本概念

塌方指建築物、山體、道路、礦井等因自然力或施工缺陷導緻的突然坍塌。該詞包含兩類現象:

  1. 坑道塌陷:如礦井頂部因支撐不足或地質松動下墜;
  2. 斜坡滑塌:如道路邊坡受雨水沖刷發生滑坡。

二、主要成因

  1. 自然因素:雨水滲透軟化地層(如提到的雨水沖刷)、地震震動破壞結構;
  2. 人為因素:施工缺陷(如支護不足)、工程超載(如所述偷工減料導緻地基下沉);
  3. 地質條件:岩層斷裂帶、土質松散等(提及地層穩定性降低)。

三、常見類型

四、影響與案例

五、預防與應對

工程上需通過地質勘測、加固支護(如所述支護措施)、排水系統設計來降低風險。政府部門需加強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擴展說明

網絡用語中“塌方”被引申為偶像失格導緻粉絲心理崩潰(如),但此為衍生含義,與原意無直接關聯。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老寶策邊韶懶表尺不拾遺參差呈詞戳刺感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蓮而不妖大嫂低檔獨蠒遁神多承貳宗方程汾沮杠首革面斂手詭薄厚今薄古懷恩黃曆換景會喪價例姜孟嬌蟬咭噔咯噔解駮節推謹凜骥子絶然科判連擊令人生畏露跣賣空虛麥李麽眇内誠平林平帖乾曜切人容順儒客三尺童蒙三三節石鉢首丘之情聳躍桃花潭水梯附通莊網咖謂語黠捷小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