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囊的意思、束囊的詳細解釋
束囊的解釋
收拾行囊。 唐 歐陽詹 《晨裝行》:“旅燈徹夜席,束囊事晨征。”
詞語分解
- 束的解釋 束 ù 捆住,系:束縛。束裝(整理行裝)。束發(?)。束之高閣。束手無策。 量詞,用于捆在一起的東西:束修(十條幹肉,原指學生送給老師的禮物,後指給老師的報酬)。 聚集成一條的東西:光束。電子束。 控
- 囊的解釋 囊 á 口袋:藥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囊括。 〔囊生〕藏語,中國西藏農奴主家的奴隸。亦稱“朗生”。 像口袋的東西:膽囊。膠囊。囊腫。 囊 ā 〔囊膪〕豬的乳部肥而松軟的肉。 〔囊揣〕a.虛弱,懦弱
網絡擴展解釋
“束囊”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主要含義為收拾行囊,常見于古文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 詞義:指整理、收拾行李或行裝,準備出行。
- 詞源:由“束”(整理、捆紮)和“囊”(袋子、行囊)二字組合而成,字面意思即整理袋中物品。
語境應用
- 古文用例:
唐代詩人歐陽詹在《晨裝行》中寫道:“旅燈徹夜席,束囊事晨征”,描述旅人連夜收拾行李、清晨啟程的場景。
- 現代延伸:
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強調出行前的準備動作,如“束囊遠行”“束囊待發”等。
補充說明
- 其他解釋争議: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束囊”有“自我束縛”的引申義,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成語混淆或誤傳有關。
- 常見組詞:如“束囊事晨征”“束囊遠遊”等,均與出行準備相關。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優先采用“收拾行囊”的基本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釋:
《束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形容人背着行囊或背包而行走的樣子。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背包”或“行囊”。這個詞常用于古代文學和詩詞中,形象地描述人們在旅途中的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束囊》的部首是“缶”和“囗”,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束囊》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杙囊”(繁體字),在繁體中仍然保留使用。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束囊”的寫法并未出現,而是使用了“杙囊”,其中“杙”的含義是木樁、木釘,“杙囊”表示把背包用繩索綁在杖上。這種寫法反映了古代人們背囊出行的一種特殊方式。
例句:
古代文學名篇《西遊記》中有一句描寫行囊的詩句:“五百年消魂,青燈黃卷,明月共長久。争知此中真假,便是黃麻烘束囊,”意思是漫長歲月的折磨,使得書籍讀得破舊,就像黃麻所制的束囊一樣。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組詞:束縛、綁固、背囊。
近義詞:背囊、行囊、背包。
反義詞:放松、解囊、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