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拾行囊。 唐 歐陽詹 《晨裝行》:“旅燈徹夜席,束囊事晨征。”
束囊為漢語中較為少見的合成詞,其釋義可從構詞語素及古籍用例展開分析。從《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收錄情況來看,“束”指捆紮、收攏,如《說文解字》釋“束,縛也”;“囊”指口袋或袋狀物,《廣韻》注“囊,袋也”。二者組合後,“束囊”可解釋為整理行裝或捆紮袋口,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例如《南齊書·王融傳》中“束囊待期”即指整理行裝等待出發。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出行前的準備動作,如宋代筆記《容齋隨筆》記載“束囊赴任”指官員收拾行李赴任。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在部分方言或文學作品中仍保留類似表達,如冀魯官話區有“束囊包袱”的說法(參考《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第3卷)。需注意與“束裝”“整裝”等近義詞的語用差異,“束囊”更強調對袋狀容器的收束動作。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第4冊第987頁“束”字條目,或《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2版)第1324頁“囊”字釋義。
“束囊”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主要含義為收拾行囊,常見于古文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建議在閱讀古文時優先采用“收拾行囊”的基本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古籍注解。
白戰邊詞邊畫别貢不果不拘細節布隆迪不着意憯憯顫多梭嘗敵吃幹飯赤霜袍崇仰雕腳東央西告鈍金防波堤垢滓和睦相處黃帕建省交梨火棗拘榷寬憫苦菜雷驚電繞類名兩面性靈鵲填河犛牛流禍淪胥陸上冒沒帞頭鳥雲之陣佞言潘左清審觑當曲降三休亭三種人上訴社稷器神谷時計碩果累累四疆邃延湯顯祖田壟退前縮後脫凡罔死隈蔚違喧縣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