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言四句的意思、五言四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言四句的解釋

(1).即五言絶句。 宋 範晞文 《對床夜語》卷四:“ 唐 人五言四句,除 柳子厚 《釣雪》一詩之外,極少佳者。”

(2).指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詩體。不同于 唐 以後格律嚴密的五言絕句。 明 許學夷 《詩源辨體》卷十二:“五言四句,其來既遠,至 王 、 楊 、 盧 、 駱 ,律雖未純,而語多雅正。” 清 施補華 《岘傭說詩》:“ 謝朓 以來,即有五言四句一體,然是小樂府,不是絶句。絶句斷自 唐 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言四句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結構嚴謹、形式固定的詩體,特指每首詩由四句組成,每句五個字的詩歌形式。它是五言絕句的别稱,屬于近體詩(格律詩)範疇,在唐代發展成熟并達到藝術高峰。

一、 核心定義與結構特征

  1. 句式固定:全詩嚴格限定為四句,每句均由五個漢字構成,共二十字。這種精煉的體式要求語言高度凝練,意境集中。
  2. 格律規範:
    • 平仄相間:詩句中字音的平(平聲)仄(上、去、入聲)需按特定規則交替排列,形成抑揚頓挫的音樂美感。常見的平仄格式有仄起式和平起式兩種基本類型。
    • 押韻嚴格:通常要求第二、四句的末字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須押同一韻部的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途不能換韻。
    • 對仗靈活:與八句的律詩不同,五言四句(絕句)不嚴格要求中間兩聯對仗。它可以全篇不用對仗,或僅在一、二句或三、四句間形成對仗,甚至僅後兩句對仗,形式較為自由。

二、 起源與發展

五言四句體源于漢魏時期的民歌和古體短詩(古絕)。至南朝齊梁時期,隨着“四聲八病”聲律理論的提出與實踐,詩人們開始有意識地探索詩句的聲韻搭配。唐代是五言絕句的鼎盛期,詩人們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嚴格規範了其平仄、用韻規則,使之成為近體詩的重要代表體裁之一。王維、李白、王之渙、孟浩然等衆多名家創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五言絕句。

三、 文學價值與特點

  1. 以小見大,含蓄隽永:受限于篇幅,五言四句詩擅長捕捉瞬間的景象、情感或哲思,通過精妙的意象組合和留白,營造出深遠的意境,言有盡而意無窮。
  2. 題材廣泛:涵蓋山水田園、邊塞征戰、送别懷人、詠史抒懷、生活哲理等各個方面,展現了豐富的社會生活和精神世界。
  3. 藝術成就卓著:唐代五言絕句以其自然天成、情景交融、語言明快、韻味悠長而著稱,被視為中國詩歌藝術的瑰寶,對後世影響深遠。

五言四句(五言絕句)是中國古典詩歌中一種具有嚴格格律規範(平仄、押韻)的四句體短詩,每句五言。它起源于漢魏,成熟于唐代,以其精煉的形式、深遠的意境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參考來源:

  1. 王力.《詩詞格律》. 中華書局. (闡述平仄、押韻、對仗等格律規則)
  2. 袁行霈 主編.《中國文學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論述五言絕句的起源、發展及在唐代的繁榮)
  3. 沈祖棻.《唐人七絕詩淺釋》(相關章節亦論及五絕).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分析絕句的藝術特色與表現手法)
  4.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大量五言絕句實例解析,體現其題材與藝術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五言四句”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固定格式,指每句五個字、全詩共四句的短詩形式,屬于“五言絕句”的範疇。這一體裁形成于漢魏時期,成熟于唐代,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1. 格律規範
    需符合五言絕句的平仄規則,通常有首句押韻或隔句押韻兩種形式。例如王之渙《登鹳雀樓》的平仄布局為仄起首句不入韻式: $$ begin{aligned} &text{仄仄平平仄} &text{平平仄仄平} &text{平平平仄仄} &text{仄仄仄平平} end{aligned} $$

  2. 結構凝練
    四句分别承擔“起承轉合”功能:首句點題(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次句承接(“疑是地上霜”),第三句轉折(“舉頭望明月”),末句升華(“低頭思故鄉”)。

  3. 題材特點
    多用于寫景抒情(如柳宗元《江雪》)、詠物言志(如李峤《風》)或即事感懷(如賈島《劍客》)。因篇幅短小,常通過意象疊加營造意境,如王維《鳥鳴澗》用“人閑桂花落”四句構建空寂禅境。

  4. 曆史演變
    源于漢樂府民歌(如《枯魚過河泣》),六朝文人開始雅化(謝朓《玉階怨》),至唐代因科舉試帖詩制度而格律化,成為文人最常用的詩歌載體之一。

與七言絕句相比,五言四句更顯古樸簡勁;較之律詩,它不要求對仗但更重餘韻。這種體裁對東亞漢詩圈(如日本俳句、朝鮮時調)産生了深遠影響。

别人正在浏覽...

阿Q八面玲珑暴死跋嘴背蓬草叢摧铩答臘鼓啖飲肥豬拱門偾起輔殷覆妪幹燥器谷坊跪履貴強貴職颢汗煇燿狐狸精婚飛火力點饑困禁腳啾嚄積佑款好樂哈哈棱疊靈官力挺龍天鸾錦辘轳馬蜩綿羃硸磭品味皮廌聲調慴悚實濟視祲世廟衰王疏徹水澇嘶嗄死背死僇淞江鲈太皥體道忘齒交纨牛烏梅毋需先帝遺诏小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