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ste] 品嘗滋味
(1).各種肴馔。《禮記·少儀》:“問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 唐 白行簡 《李娃傳》:“乃張燭進饌,品味甚盛。”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内》:“其品味若數十分,客要一二十味下酒,隨索目下便有之。”
(2).品嘗;體味。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是一個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惡。” 周立波 《蔔春秀》:“這是 蔔春秀 生平碰到的頭一樁奇事,但細細品味,也蠻有意思。” 徐遲 《哥德巴赫猜想》八:“ 闵嗣鶴 老師卻能夠品味它,欣賞它,觀察它的崇高瑰麗。”
“品味”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品嘗滋味
指通過味覺感受食物或飲品的味道。如“細細品味茶香”。
例:提到“請細細~這些食品”,則強調“嘗試滋味”是基礎含義。
仔細體會
引申為對抽象事物的深入理解和感受,如“品味人生”“品味藝術”。
例:提到“用心品生活的味道”,如從落葉中感受蕭瑟之美。
品質與鑒賞力
指人的審美水平、修養層次,如“高品味的生活方式”。
特點:指出,高品味者生活優雅且有追求,低品味者則粗俗無聊。
物品的獨特屬性
描述事物的品質或風味,如“茶葉品味受異味影響”。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如《禮記》),可參考、3、11等來源。
品味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主要指的是對事物的鑒賞和評價能力,可以理解為對美的感知和品評的能力。一個人的品味可以反映出其對藝術、文化、時尚等領域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品味的拆分部首為口, 品味的筆畫數為8畫。
《品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一年》的記載中,用來形容人的飲食好壞的品質。後來逐漸引申為對其他事物品質的評判。
《品味》的繁體字為「品味」。
在古時候,漢字《品味》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說文解字》中記載的寫法為「品析」,表示通過細細品味和分析來理解一件事物。
1. 她的品味很高,總能挑選出最適合的衣服。 2. 這個飯店的菜肴無論在口味還是在擺盤上都有獨特的品味。
品味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不同的組詞,例如:品味敏感、品味獨特、品味不凡。
近義詞包括鑒賞力、審美觀、品質。
反義詞包括庸俗、俗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