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熙載的意思、吳熙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熙載的解釋

吳熙載(1799-1870) : 清代篆刻家、書畫家。原名廷,字讓之,號晚學居士,儀征(今屬江蘇)人。包世臣弟子。篆刻師法鄧石如,圓勁堅實,舒展流暢,後世學“ * ”者常以之為宗。亦工四體書,善畫寫意花卉。有《吳讓之印譜》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吳熙載(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載,後更字讓之,亦作攘之,號讓翁、晚學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蘇儀征人。他是清代中後期極具影響力的書法家、篆刻家和畫家,尤其在篆刻領域成就卓著,被後世尊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與吳昌碩、黃士陵、趙之謙并稱)。

  1. 名字釋義(漢語詞典角度)

    • 熙 (xī): 本義為光明、興盛、和樂、吉祥。常用于人名,寓意光明美好、前途興旺、生活幸福安甯。在“吳熙載”的名字中,“熙”寄托了對其人生光明順遂、才華輝耀的期許。
    • 載 (zǎi): 本義為乘坐、承受、記載、裝載。引申為充滿、開始、年歲等意。在人名中,“載”常寓意承載、擔當、有作為、有成就。在“吳熙載”的名字中,“載”寓意其能承載學問、藝術的重任,成就斐然。
    • “熙載”組合: 寓意光明興盛,承載宏業或才學。整體名字寄寓了家族或個人對其人生光明、事業有成、德才兼備的美好祝願。
  2. 藝術成就與貢獻

    • 篆刻: 吳熙載是篆刻藝術史上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他早年師法清代篆刻大師鄧石如(鄧琰),深得“鄧派”(亦稱“皖派”)精髓,以書入印,強調筆意。其篆刻風格圓轉流暢,舒展飄逸,剛柔相濟,刀法娴熟自然,将鄧石如的寫意風格推向新的高度,對後世(尤其是吳昌碩)影響深遠。他的印作被譽為“神遊太虛,若無所事”,體現了極高的藝術境界。代表印譜有《師慎軒印存》、《吳讓之印存》等。
    • 書法: 吳熙載諸體皆能,尤精篆書和行草。其篆書直接取法鄧石如,線條遒勁婉暢,結構舒展飄逸,在鄧派基礎上更顯清雅秀潤,獨具風貌。行草書則潇灑流暢,富有書卷氣。其書法成就為篆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繪畫: 吳熙載亦善畫,以花卉、山水見長。其畫風清雅,筆意灑脫,與其書法、篆刻風格相得益彰,體現了文人畫的意趣。
  3. 曆史地位與評價 吳熙載在清代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僅是鄧石如藝術思想最傑出的繼承者和發揚者,更是将“鄧派”篆刻藝術推向成熟與高峰的關鍵人物。其藝術風格影響深遠,被視為文人篆刻的典範之一。晚清藝術大師吳昌碩對其推崇備至,曾言:“學完白(鄧石如)不若取徑于讓翁(吳熙載)”,足見其藝術價值之高。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吳熙載(1799—1870)是清代篆刻家、書法家,原名廷揚(或作廷飏),後以字行,改字讓之,號晚學居士、讓翁等,江蘇儀征(今揚州)人。他是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并在篆刻領域繼承并發展了鄧石如的“鄧派”風格,被譽為明清流派篆刻史上的重要人物。

核心信息解析:

  1. 生平背景
    吳熙載早年學習秦漢印作,後師從包世臣,成為其理論的實踐者。包世臣雖精于書法理論,但篆隸功底較淺,而吳熙載憑借深厚的技法,成為“鄧派”篆刻的集大成者。

  2. 藝術成就

    • 篆刻:取法鄧石如,風格圓勁堅實、舒展流暢,後世學習鄧派者多以其為宗。代表作品有《吳讓之印譜》。
    • 書法:工四體書(篆、隸、楷、行),尤以篆書見長,融合鄧石如筆法,線條剛柔并濟。
    • 繪畫:擅長寫意花卉,風格清新雅逸。
  3. 曆史地位
    他完善了鄧石如的篆刻體系,将文人意趣與技法結合,影響了趙之謙、吳昌碩等後世大家,被視為清代篆刻承前啟後的關鍵人物。

補充說明:

吳熙載原名存在“廷揚”“廷飏”兩種記載,可能因文獻傳抄差異導緻。其字號“讓之”更為人熟知,晚年多署“讓翁”,作品常見于書畫、印章及題跋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作品風格,可參考《吳讓之印譜》及清代藝術史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筆冢蔔吉逞私赪桐斥遠丑生垂文戴鳌刀麻兒铞子地陣闆耳力發放反惑否道高鳥寒景汗慄河山帶砺何足為奇黃葅戶檻呼幺喝六江都奸詐角聲腳影階迎金牀君臣佐使開坊刻線枯守老仙長梁壘亮锃锃栎社漏網之魚鹿蠡買瞞抹跄默認沐雨栉風女娥泡飯破俗蒲平容易撒詐搗虛食肉相死棋脫皮掉肉偉貌違天逆理烏拉鄉師纖珪鮮榮硝子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