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冬天的陽光。《初學記》卷一引 南朝 梁 元帝 《纂要》:“日光曰景。”《初學記》卷三引《纂要》:“景曰冬景、寒景。” 唐 李子卿 《聚雪為小山賦》:“照寒景而逾潔,拂朝霞而更親。”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韻》:“ 江 南臘月半,冰凍凝如瘀。寒景尚蒼茫,和風已吹噓。”
“寒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分析:
基本解釋
拼音為hán jǐng,字面指「冬天的陽光」。其中“寒”對應冬季的寒冷,“景”在古代漢語中可指代日光(如《說文解字》釋“景”為“光也”)。綜合來看,“寒景”特指冬日清冷而明亮的陽光。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元帝《纂要》:“景曰冬景、寒景”,唐代詩文中亦多次出現。例如:
文學意象
在古代詩詞中,“寒景”常與冬季蕭瑟、清冷的意境結合,既突出自然光線的特點,也渲染孤寂、蒼涼的氛圍。例如冬陽映雪、枯木寒林等場景均可稱為“寒景”。
該詞屬于古典文學用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引用古詩文或特定文學創作中。
“寒景”是一個形容冷天景象的詞語,用于描述冰冷、凄涼的自然景觀或氣候條件。
“寒景”的部首是“宀”,總共有12個筆畫。
“寒景”一詞來源于漢語,其中“寒”指的是寒冷、冷冽的氣候,“景”指的是景色、風景。綜合起來,就表示寒冷的景色或冬季的景觀。
繁體字中,“寒景”可以寫作“寒景”。
在古時候,漢字“寒景”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由兩個部首組成。
1. 冬天的寒景讓人感到凜冽的寒意。
2. 雪後的寒景美麗而甯靜。
1. 寒冷:形容天氣非常冷。
2. 寒冷無情:形容寒冷的天氣給人心靈上帶來的冷酷感受。
3. 寒帶:指地球上氣溫較低的地區。
1. 冷景:與“寒景”意思相近,描述寒冷的景色。
2. 凄涼景象:形容冷清、荒涼的景象。
3. 冰冷氛圍:指氣氛中充滿冷冽感覺。
1. 暖和景象:與“寒景”意思相反,描述溫暖、舒適的景象。
2. 熱帶:與“寒帶”相對,指地球上氣溫較高的地區。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