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門檻。《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忽見戶檻之下,露出絲文履一隻,知戶後藏躲有人。”
(2).引申為要害之處。《明史·太祖紀一》:“吾欲先取 山東 ,撤彼屏蔽,移兵兩 河 ,破其籓籬,拔 潼關 而守之,扼其戶檻。”
“戶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戶檻”在成語中偶爾被用作象征性障礙,但此用法相對少見。若需更詳細的古籍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東周列國志》《明史》等原文。
《戶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門檻。門檻是位于門口的地面上的橫木,用來分隔室内和室外的空間。
《戶檻》的部首是戶(hù),戶檻有11個筆畫。
《戶檻》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戶”是原始象形。其繁體字為“戶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微的差異。相對于現代簡化字,古代的寫法可能更為繁複。關于《戶檻》,古代寫法包括“戸檻”、“戸闅”等。
1. 每天進門時,他總是不小心絆到門檻。
2. 新婚夫婦一同邁過新房門檻,寓意着美好的新開始。
1. 門檻極高:形容某個事物或難度非常大,無法輕易應對。
2. 門檻問題:指阻礙進入某個領域或行業的問題。
3. 低門檻:指某個事物或行業相對容易進入,門檻不高。
近義詞包括門坎、門限,都用來指代門檻這一物體。
反義詞是無門、無檻,表示沒有門檻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