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载的意思、吴熙载的详细解释
吴熙载的解释
吴熙载(1799-1870) : 清代篆刻家、书画家。原名廷,字让之,号晚学居士,仪征(今属江苏)人。包世臣弟子。篆刻师法邓石如,圆劲坚实,舒展流畅,后世学“ * ”者常以之为宗。亦工四体书,善画写意花卉。有《吴让之印谱》等。
词语分解
- 吴的解释 吴 ú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吴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 * ,后泛指锋利的刀剑)。吴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
- 熙载的解释 弘扬功业。语本《书·舜典》:“ 舜 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之载。’” 孔 传:“载,事也。访羣臣有能起发其功,广 尧 之事者。”《汉书·叙传下》:“畴咨熙载,髦俊并作。” 颜师古 注:“熙,兴也;
专业解析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后更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他是清代中后期极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篆刻家和画家,尤其在篆刻领域成就卓著,被后世尊为“晚清篆刻四大家”之一(与吴昌硕、黄士陵、赵之谦并称)。
-
名字释义(汉语词典角度)
- 熙 (xī): 本义为光明、兴盛、和乐、吉祥。常用于人名,寓意光明美好、前途兴旺、生活幸福安宁。在“吴熙载”的名字中,“熙”寄托了对其人生光明顺遂、才华辉耀的期许。
- 载 (zǎi): 本义为乘坐、承受、记载、装载。引申为充满、开始、年岁等意。在人名中,“载”常寓意承载、担当、有作为、有成就。在“吴熙载”的名字中,“载”寓意其能承载学问、艺术的重任,成就斐然。
- “熙载”组合: 寓意光明兴盛,承载宏业或才学。整体名字寄寓了家族或个人对其人生光明、事业有成、德才兼备的美好祝愿。
-
艺术成就与贡献
- 篆刻: 吴熙载是篆刻艺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早年师法清代篆刻大师邓石如(邓琰),深得“邓派”(亦称“皖派”)精髓,以书入印,强调笔意。其篆刻风格圆转流畅,舒展飘逸,刚柔相济,刀法娴熟自然,将邓石如的写意风格推向新的高度,对后世(尤其是吴昌硕)影响深远。他的印作被誉为“神游太虚,若无所事”,体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代表印谱有《师慎轩印存》、《吴让之印存》等。
- 书法: 吴熙载诸体皆能,尤精篆书和行草。其篆书直接取法邓石如,线条遒劲婉畅,结构舒展飘逸,在邓派基础上更显清雅秀润,独具风貌。行草书则潇洒流畅,富有书卷气。其书法成就为篆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绘画: 吴熙载亦善画,以花卉、山水见长。其画风清雅,笔意洒脱,与其书法、篆刻风格相得益彰,体现了文人画的意趣。
-
历史地位与评价
吴熙载在清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是邓石如艺术思想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更是将“邓派”篆刻艺术推向成熟与高峰的关键人物。其艺术风格影响深远,被视为文人篆刻的典范之一。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对其推崇备至,曾言:“学完白(邓石如)不若取径于让翁(吴熙载)”,足见其艺术价值之高。
参考来源:
- 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美术辞典》. “吴熙载”词条.
- 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国书法史·清代卷》. 相关章节.
- 西泠印社出版社.《篆刻艺术概说》. 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吴熙载(1799—1870)是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原名廷扬(或作廷飏),后以字行,改字让之,号晚学居士、让翁等,江苏仪征(今扬州)人。他是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并在篆刻领域继承并发展了邓石如的“邓派”风格,被誉为明清流派篆刻史上的重要人物。
核心信息解析:
-
生平背景
吴熙载早年学习秦汉印作,后师从包世臣,成为其理论的实践者。包世臣虽精于书法理论,但篆隶功底较浅,而吴熙载凭借深厚的技法,成为“邓派”篆刻的集大成者。
-
艺术成就
- 篆刻:取法邓石如,风格圆劲坚实、舒展流畅,后世学习邓派者多以其为宗。代表作品有《吴让之印谱》。
- 书法:工四体书(篆、隶、楷、行),尤以篆书见长,融合邓石如笔法,线条刚柔并济。
- 绘画:擅长写意花卉,风格清新雅逸。
-
历史地位
他完善了邓石如的篆刻体系,将文人意趣与技法结合,影响了赵之谦、吴昌硕等后世大家,被视为清代篆刻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补充说明:
吴熙载原名存在“廷扬”“廷飏”两种记载,可能因文献传抄差异导致。其字号“让之”更为人熟知,晚年多署“让翁”,作品常见于书画、印章及题跋中。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作品风格,可参考《吴让之印谱》及清代艺术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豹袖卑卑摈嘿不便不堪蠢堆堆大归蹈虎诋辩抵隙杜陵花敦穆二视非奇釜鏂纥繨功用桂府古刻后前画力宦夫画衣洄纠火烫讲故事竭忠济济一堂俊厨顾及琨瑜靓艳陆浚仪躶体毛道靺鞈木渐南夷你懂的蟠龙踞虎澎湖列岛旗满奇门遁甲蛩蛩曲踊曲滓饶道生的失解史鱼秉直枢辅澍降送路搜访随驸随行就市跳弹为人民服务文章树下一步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