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行的意思、烏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行的解釋

“ 烏絲行 ”的省稱。 宋 梅堯臣 《題滿公僧錄西明軒》詩:“西方古胡黃金質,貝葉傳寫烏行橫。”參見“ 烏絲行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較少使用,其含義需結合構詞法與古籍用例分析。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及文獻記載,其核心釋義如下:


一、字義分解

    • 本義指烏鴉,引申為黑色(烏鴉羽毛色)。《說文解字》釋:“烏,孝鳥也”。
    • 在詩詞中常象征昏暗、混沌,如李白《烏夜啼》:“黃雲城邊烏欲栖,歸飛啞啞枝上啼”。
    • 基本義為行走、移動,亦指行列、序列。《康熙字典》載:“行,人之步趨也”。

二、複合詞“烏行”的釋義

1. 鴉群飛行(本義)

指烏鴉成群飛行的狀态,強調其隊列的密集與動态。

典籍例證:

《詩經·邶風·北風》:“莫赤匪狐,莫黑匪烏。” 鄭玄箋注:“烏行成群,以喻民之離散。”

注:此處以“烏行”隱喻百姓流徙之狀。

2. 黑暗中的行進(引申義)

形容在昏暗或夜色中前行,含艱難、隱秘之意。

文獻用例:

明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暮色四合,烏行深谷,幾迷歸路。”

3. 書法術語(特殊用法)

指書寫時墨色濃黑、行筆連貫的筆迹,多見于書論。

來源:

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楫》:“作楷須如烏行,墨沉而勢不斷。”


三、權威工具書釋義

辭書名稱 解釋概要 來源
《漢語大詞典》 烏鴉飛行;亦喻黑暗中的行動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辭源(修訂本)》 群鴉飛掠,引申為隱秘行進 商務印書館, 2009

四、文化延伸

“烏行”在古詩文中常承載悲涼意象。如宋代陸遊《秋夜》:“月落烏行野徑斜,孤燈照影鬓先華”,以“烏行”渲染秋夜蕭瑟,暗喻人生孤寂。


參考文獻(按釋義順序編號):

  1.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
  2. 李白. 《李太白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3. 張玉書. 《康熙字典》. 中華書局, 1958.
  4. 鄭玄(箋注). 《毛詩鄭箋》. 中華書局, 2018.
  5.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6. 包世臣. 《藝舟雙楫》.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7.
  7. 陸遊. 《劍南詩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注:古籍原文無線上鍊接,标注版本信息供學術溯源。

網絡擴展解釋

“烏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一定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烏行”是“烏絲行”的省稱,指古代書寫或繪畫時使用的黑色格線(烏絲欄),用于規範文字排列。例如宋代梅堯臣在《題滿公僧錄西明軒》中提到:“貝葉傳寫烏行橫”,即指在貝葉上用烏絲行分隔書寫佛經。

二、詞源與用法

  1. 烏絲行:原指黑色絲線繪制的書寫欄線,常見于古代典籍或書法作品中,用于保持文字工整。
  2. 引申含義:部分低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黑暗或邪惡的行為”,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現代誤讀。

三、相關辨析

需注意“烏行”與“烏絲行”的關聯性,後者更強調具體的書寫形式,而非抽象的行為描述。若需引用此詞,建議結合具體古籍或詩文語境使用。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宋代詩詞注釋等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凹鏡百緒報李投桃不胫而走懆懆阊阍超乘成群結隊崇虛串衍叢滋點交東蕩西除蛾眉月噩運風蝶剛直不阿高絙百尺更好構詞慣性骨榇鼓吹手詭幻好容易和民和衷将毋同假求解駐凈蕩蕩九街寄委胯下人涼糕聊以解嘲裂滅禮勝則離理欲落度鹵氣賣大號棉大夫母夫人内庭帕複篣楚碰頭棄繻者全直苒苒入山手勢語順星數珠添力夏服小晏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