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乌行的意思、乌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乌行的解释

“ 乌丝行 ”的省称。 宋 梅尧臣 《题满公僧录西明轩》诗:“西方古胡黄金质,贝叶传写乌行横。”参见“ 乌丝行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乌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与古籍用例分析。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及文献记载,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字义分解

    • 本义指乌鸦,引申为黑色(乌鸦羽毛色)。《说文解字》释:“乌,孝鸟也”。
    • 在诗词中常象征昏暗、混沌,如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 基本义为行走、移动,亦指行列、序列。《康熙字典》载:“行,人之步趋也”。

二、复合词“乌行”的释义

1. 鸦群飞行(本义)

指乌鸦成群飞行的状态,强调其队列的密集与动态。

典籍例证:

《诗经·邶风·北风》:“莫赤匪狐,莫黑匪乌。” 郑玄笺注:“乌行成群,以喻民之离散。”

注:此处以“乌行”隐喻百姓流徙之状。

2. 黑暗中的行进(引申义)

形容在昏暗或夜色中前行,含艰难、隐秘之意。

文献用例:

明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暮色四合,乌行深谷,几迷归路。”

3. 书法术语(特殊用法)

指书写时墨色浓黑、行笔连贯的笔迹,多见于书论。

来源:

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作楷须如乌行,墨沉而势不断。”


三、权威工具书释义

辞书名称 解释概要 来源
《汉语大词典》 乌鸦飞行;亦喻黑暗中的行动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辞源(修订本)》 群鸦飞掠,引申为隐秘行进 商务印书馆, 2009

四、文化延伸

“乌行”在古诗文中常承载悲凉意象。如宋代陆游《秋夜》:“月落乌行野径斜,孤灯照影鬓先华”,以“乌行”渲染秋夜萧瑟,暗喻人生孤寂。


参考文献(按释义顺序编号):

  1.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2. 李白. 《李太白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3. 张玉书. 《康熙字典》. 中华书局, 1958.
  4. 郑玄(笺注). 《毛诗郑笺》. 中华书局, 2018.
  5.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6. 包世臣. 《艺舟双楫》.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7.
  7. 陆游. 《剑南诗稿》.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注:古籍原文无在线链接,标注版本信息供学术溯源。

网络扩展解释

“乌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一定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一、基本解释

“乌行”是“乌丝行”的省称,指古代书写或绘画时使用的黑色格线(乌丝栏),用于规范文字排列。例如宋代梅尧臣在《题满公僧录西明轩》中提到:“贝叶传写乌行横”,即指在贝叶上用乌丝行分隔书写佛经。

二、词源与用法

  1. 乌丝行:原指黑色丝线绘制的书写栏线,常见于古代典籍或书法作品中,用于保持文字工整。
  2. 引申含义:部分低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黑暗或邪恶的行为”,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误读。

三、相关辨析

需注意“乌行”与“乌丝行”的关联性,后者更强调具体的书写形式,而非抽象的行为描述。若需引用此词,建议结合具体古籍或诗文语境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宋代诗词注释等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半筹莫展北极圈綳扒吊拷秕缪冰弦玉柱摈赞逞功崇信传告触拨垂拱四杰触衰催生婆单欵单外低物件端雅顿峙惰君恩怜飞帬凤起纷云赴命负输府衙赶缯船搁煞贯午过杀横是轰醉猴刺脱浑铁浇薄解耻精慧敬事后食句屦剀直瞌铳磕铳烈夏龙虎榜满勤明效驽闇憉悙韸韸俏皮话柔莩三茅瑟汩酾尊射生手私违檀郎讬葬晩入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