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踐的意思、朝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踐的解釋

古代祭禮儀節之一。《周禮·春官·司尊彜》:“其朝踐用兩獻尊。” 鄭玄 注:“朝踐,謂薦血腥,酌醴,始行祭事,後於是薦朝事之豆籩。” 孫诒讓 正義謂朝踐為薦腥後之獻。見《周禮正義》卷三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踐(zhāo jiàn)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有名詞,特指周代宗廟祭祀的特定環節,其核心含義為清晨進獻牲血與牲體于堂上的儀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詳解:

一、字義分解

  1. 朝(zhāo)

    指清晨,強調儀式舉行的時間。《說文解字》釋“朝”為“旦也”,即日出之時。

  2. 踐(jiàn)

    本義為“踩踏”,引申為進獻、陳列。《儀禮·士昏禮》鄭玄注:“踐,猶行也”,此處指儀式性陳設。

二、完整釋義

朝踐指周代祭祀中,主祭者于清晨将宰殺的牲血(郁鬯)與生牲肉(腥俎)進獻并陳列于廟堂的環節,是“饋食禮”的起始步驟,旨在以血腥之氣降神。

三、儀式流程(據《周禮》記載)

  1. 降神階段:

    司尊彜“以郁鬯灌地”迎神,後以牲血盛于“璋瓒”獻于神位前。

  2. 陳設牲體:

    将解割後的生牲(豚解七體)置于俎上,按尊卑次序擺列堂中,象征以全牲敬神。

四、文化意義

朝踐是“血祭”的典型體現,古人認為血腥之氣可通達神明。《禮記·郊特牲》載“血祭,盛氣也”,強調其溝通人神的象征功能。此儀式集中反映了周代“敬天法祖”的禮制思想。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6冊,第1283頁
  2. 《周禮·春官·司尊彜》(中華書局點校本)卷五
  3. 楊天宇《周禮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89頁
  4. 《儀禮·特牲饋食禮》鄭玄注(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5. 《禮記·郊特牲》(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八
  6. 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中華書局)第112頁

網絡擴展解釋

“朝踐”是中國古代祭祀禮儀中的一個特定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朝踐是周代祭祀儀式中的重要步驟,指在祭祀開始時,向神靈進獻生肉(血腥)并敬獻醴酒的過程。這一環節标志着祭祀活動的正式開端。

  2. 文獻出處
    源自《周禮·春官·司尊彜》記載:“其朝踐用兩獻尊。”鄭玄注解說:“朝踐,謂薦血腥,酌醴,始行祭事。” 即通過獻生肉和醴酒開啟祭祀。

  3. 流程解析

    • 薦血腥:供奉未經烹煮的牲肉,象征對神靈的原始敬意。
    • 酌醴:用特制的醴酒進行獻祭,配合血腥完成初步禮儀。
    • 後續銜接:朝踐之後進入“朝事”環節,獻上豆笾等禮器中的熟食。
  4. 曆史注疏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進一步說明,朝踐特指“薦腥後之獻”,即獻生肉後進行的第一次正式獻禮,強調其作為祭祀程式關鍵節點的作用。

  5. 延伸含義
    該詞中的“踐”取“履行”之義,體現對傳統禮制的嚴格遵循。馬端臨《文獻通考》将朝踐與迎牲、坐屍等環節并列,突顯其在整套祭禮中的結構性地位。

朝踐是周禮中通過血腥與醴酒獻祭啟動祭祀的核心儀節,反映了古代“敬天法祖”的禮儀思想。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記載,可查閱《周禮正義》卷三十八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半夜三更悲痛镈鐘倡樓赤牒初昏單糖道衷地學通論洞察二四福壽齊天告成紅線楻闆胡花賈技講讓膠囊劑潔名炯鑒覺化匡輔苦克冷語冰人梁氏夫妻聯合戰線蹓晃論賢馬褂樹缦立茅茨馬上馬揖妹婿民權你每烹瀹骈誅搶收栖地青蟬屈郁擾綏三關語上溯折當生拉活拽升沒士家私斂素賤隼旟通竅頭狀花序脫根王牌五采纖維小試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