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rmally;as things should be] 按一般常理和道理來說
論理她早可以退休了
(1).議論道理。《史記·李斯列傳》:“諫説論理之臣閒於側,則流漫之志詘矣。” 宋 範仲淹 《賦林衡鑒序》:“商榷指義者,謂之論理。” 明 陸垹 《篑齋雜著·太極存疑》:“先儒 朱子 ,反覆辨解,雖其所以論理者則是,然恐非太極本旨。”
(2).争論是非。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幹河上》一:“依 顧順 要同他論理,問他為什麼不培植自己的樹?”《花城》1981年第2期(增刊):“ 丹丹 不肯罷休,去奪桐籽燈,再要論理。”
(3).按照道理。《紅樓夢》第七回:“論理,我該親自來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前幾天 江都縣 出了缺,論理就應該即刻委人。”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四:“你們兩個人‘合作’,論理應該比獨個兒寫要好得多。”
(4).理論。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中德文化書》:“這種矛盾的論理,非我輩所能信服,亦非我輩所能實行。” 王西彥 《古屋》第一部四:“‘好高超的論理!’我在心裡叫着。”
(5).邏輯。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一曰論理,logic思想之缺乏也。凡在學界,有學必有問,有思必有辯。論理者,講學家之劍胄也。故 印度 有因明之教。” 廖仲恺 《各派社會主義與中國序》:“由理論上說來,各有颠撲不磨的精義,始終一貫的論理,甲論乙駁,所謂牛頭不對馬嘴,自然不成說話。”
倫6*理道德。論,通“ 倫 ”。 唐 薛用弱 《集異記·沉聿》:“二吏曰:‘郎建牛坊,平夷十古塚,大破論理,候郎對辯。’” 梁啟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七章:“先生之哲學,博愛派哲學也;先生之論理,以‘仁’字為唯一之宗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論理漢語 快速查詢。
“論理”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按道理而言(動詞用法)
表示根據常理或邏輯推導應有的結論,常用于引出觀點。例如:“論理,他應該先道歉。” 這裡的“論理”相當于“按理說”或“從道理上講”。
邏輯或道理本身(名詞用法)
指事物本身的規律、邏輯體系或倫理準則。例如:“這種做法不合論理。” 此處強調行為違背了公認的邏輯或道德規範。
理論層面的探讨(學術語境)
在哲學、邏輯學等領域,可能指對理論體系的系統性分析,如“論理學”即邏輯學的舊稱,研究思維形式和規律。
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地區口語中可能引申為“評理”或“争論是非”,例如:“這事得找村長論理去。”
常見搭配:
注意:“論理”與“理論”不同,後者是系統化的知識體系,而前者側重于“依據道理”或“道理本身”。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
《論理》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對問題進行分析、讨論和闡述的一種方法或邏輯。論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是人們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
《論理》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讠(讠是從話的上部)和田(田是從田字底部)。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論理》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用于指代辯論和思考的過程。它也常常出現在古代儒家經典和學術文獻中,例如《論語》、《大學》等。在繁體字中,《論理》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論理》一詞在古時候的寫法為「論理」。這是因為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發生了一些改變。
1. 我們需要運用論理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2. 這個觀點缺乏論理支持,無法令人信服。
憑理、競論、辯論、論戰、辯證、論述。
推理、邏輯、思辨、辨析。
感性、主觀、偏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