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石流黃”。亦作“石留黃”。即硫黃。《初學記》卷七引 晉 張華 《博物志》:“凡水源有石硫黃,其泉則溫。或雲神人所暖,主療人疾。”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中:“ 韋山甫 以石流黃濟人嗜欲,故其術大行,多有暴風死者。”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 山甫 以石留黃濟人嗜欲,多暴死者。”
“石硫黃”是硫磺的别稱,具體解釋如下:
“石硫黃”是硫磺的古稱,由“石”“硫”“黃”三字組合而成,指天然礦物硫磺,顔色呈黃色或淡黃色,質地堅硬如石。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寫作“石流黃”或“石留黃”,如《博物志》記載溫泉中含石硫黃。
部分網頁(如)提到該詞被引申為“固執”的比喻義,但此解釋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以礦物學定義為主。
提示:若需了解硫磺的現代工業應用細節,建議通過地質學或化學專業資料進一步查證。
《石硫黃》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在地殼中存在的一種硫元素的礦物質,也稱為岩硫。
《石硫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石(shi2),硫(liu2),黃(huang2)。
它的拆分筆畫分别是石(5畫),硫(10畫),黃(11畫)。
石硫黃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漢代時,人們通過煅燒黃鐵礦(黃鐵礬)來提取硫磺,這也就是石硫黃的起源。
繁體中,石硫黃的寫法為「石硫黃」。
在古代漢字中,石(shi2)的寫法為「石」,硫(liu2)的寫法為「硫」,黃(huang2)的寫法為「黃」。
1. 這座山裡有豐富的石硫黃資源。
2. 石硫黃在化學工業中有廣泛的應用。
1. 石灰石(shi2 hui1 shi2):指一種主要成分是鈣碳酸鹽的岩石。
2. 硫磺(liu2 huang2):指一種黃色的化合物,是硫磺元素的晶體形式。
硫黃、黃硫礦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