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蓑青笠”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漁翁的典型裝束,字面指綠色的蓑衣和青色的鬥笠。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由“綠蓑”(綠色草或棕編織的防雨外衣)和“青笠”(青色竹篾制成的寬檐鬥笠)組成,描繪漁人傳統穿戴,體現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形象。
文學出處與意境
源自唐代張志《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詩句通過漁翁在雨中悠然垂釣的場景,寄托了隱逸閑適、超脫世俗的情懷。後世如明代《西遊記》也用此意象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情感象征的多樣性
在文學作品中,其情感色彩因語境而異:
現代應用
該詞多用于描繪田園詩意或隱喻遠離塵嚣的生活态度,常見于古風創作或文化評析中。
這一成語既是漁人裝束的寫實,也是文人寄情山水的載體,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自然與自由的審美追求。
《綠蓑青笠》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或者一種情景的外貌或特征。
《綠蓑青笠》這個成語拆解為:
1. 綠:草字頭,綠字旁,共12畫;
2. 蓑:艹字底,支字旁,共19畫;
3. 青:青字頭,共8畫;
4. 笠:竹字頭,両竹字旁,共20畫。
《綠蓑青笠》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卧底兩狐狸|狐狸善變革色》,用來描述狐狸變換形态來騙取人類的故事。
《綠蓑青笠》的繁體字為《綠蓑青笠》。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寫法如下:
1. 綠:糸纟至上下、回、撇、捺。
2. 蓑:草木從左到右、開口向下、向右、撇、點、撇、捺、撇。
3. 青:斤禾刀從左到右、豎折撇、豎再撇。
4. 笠:竹從左到右、豎撇、橫捺、橫、橫撇、豎鈎、豎撇。
1. 他身着綠蓑青笠,顯得十分别緻。
2. 他喜歡戴着綠蓑青笠,好像個隱士。
綠意:描述有關綠色的意義。
蓑衣:一種由草編織的雨衣。
青春:年輕而有活力的時期。
笠帽:一種帽子,通常由竹子編制而成。
綠裝:指身穿綠色衣物的外表。
翠袍藍衫:形容服飾華麗的外貌。
素衣白帽:指身穿樸素、無裝飾的外貌。
【别人正在浏覽】